很多人在体检的时候都会发现颈动脉上长有斑块,当了解到这些斑块一旦发生破裂、脱落或闭塞,非常容易引起急性脑梗死,严重的时候甚至危及生命。于是非常担心,急着看医生,要求服药治疗。但实际上,有很多时候,单纯的治疗并不能解决问题。颈动脉斑块是如何形成的?颈动脉斑块从根本上说是动脉硬化的产物,动脉硬化是人体血管自然老化的一个过程,在儿童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只不过每个人的进展速度不一样。在某些情况下动脉硬化的速度会大大提升,例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作息不规律等,都会造成血管内膜损伤,从而加速动脉硬化进程。动脉血管内膜损伤后,血液中的胆固醇就会沉积在血管内皮受损处。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壁以后,血液中的巨噬细胞会吞噬这些胆固醇,形成了泡沫样细胞,就构成了动脉硬化斑块的脂质核心,动脉硬化斑块就形成了。其表面是一层纤维结构,中央部分是脂质成分,有的医生形象性把它比喻为饺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斑块会越长越大,造成血管狭窄,在某些情况下还会发生破裂,脱落,引发急性脑梗。如果狭窄严重会引起闭塞,引发大面积脑梗死,危害更加严重。什么情况的颈动脉硬化斑块需要治疗?颈动脉硬化斑块是否需要治疗,决定于两个方面因素:第一、狭窄程度通常来说,如果狭窄程度不超过50%的稳定斑块,我们称之为轻度狭窄,是不需要服用任何药物的,只需要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稳定各种慢性疾病的病情,定期复查就可以。这是因为颈动脉具有一定的代偿能力,狭窄程度不超过50%是不会影响颅内供血的。如果狭窄程度在50%~70%之间,而且斑块性质比较稳定,我们称之为中度狭窄,这种情况是否服药关键需要看是否有临床症状。如果有头痛,头晕,肢体无力,语言笨拙等情况出现,就需要服用药物治疗,必要时甚至需要手术治疗,如果没有症状也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治疗基础疾病的方式,控制疾病的发展。如果狭窄程度超过了70%,我们称之为重度狭窄,对于这种情况,如果有对应的症状就需要手术治疗,如果无明显症状,需要药物治疗。当然手术治疗的前后都需要应用药物治疗。第二、斑块的性质颈动脉硬化斑块分为稳定性斑块和不稳定性斑块。通常我们检查的时候,大多数人患的都是稳定斑块。如果狭窄程度不重,是不需要服用药物治疗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不稳定斑块容易脱落、破裂,造成急性脑梗死。对于不稳定斑块,不管其狭窄程度是否超过了50%,是否有症状,都建议服用药物治疗。是否吃上药物,动脉硬化斑块就可以得到治愈呢?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治疗主要依靠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血小板的功能,防止血小板聚集在血管内形成血栓。同时阿司匹林也具有抑制血管内皮的炎症反应,抑制血管重构,使不稳定斑块转变为稳定斑块的作用。他汀类药物主要的作用是: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从而防止斑块越长越大。同时也可以使不稳定斑块转变为稳定斑块,抑制血管内皮的炎症反应,还可以使少数朋友的斑块缩小,甚至完全消失。颈动脉斑块缩小取决于以下三个前提:斑块足够软:相对于稳定性斑块,不稳定性斑块,更容易变小,甚至消失。这是由于不稳定斑块的主要特点是大的脂质核心,表面一层薄的纤维组织,就如同一个薄皮大馅的饺子,这样,脂质物质非常容易透过纤维膜,回到血液中,从而使体积变小,而稳定性斑块的特点恰好相反,所以缩小比较困难。胆固醇水平足够低:理想状态下,服用他汀类药物需要把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到1.8mmol/L以下,对于心血管病的极高危人群,建议降到1.4mmol/L以下,只有达到了理想范围,才能够使斑块内的脂类物质重新回到血液,从而使斑块缩小。高危因素得到良好的控制:动脉硬化斑块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吸烟、饮酒等高危因素是密切相关的,这些高危因素如果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斑块是不可能缩小的。斑块缩小或消失只能发生在极少数人身上,并不能作为普遍的治疗目标,对大多数人来说,只要斑块不再增长,就达到目的了。#REMINDER#友情提示
动脉硬化是人体血管老化的一个过程,即使通过药物控制斑块缩小了,如果不保持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缩小的斑块很快就会长回来。
体检查出颈动脉斑块,该怎么办?血管外科专家说,你要明白这些事!调查显示,我们国家40岁以上的人动脉斑块检出率是40%,60岁以上的人动脉斑块检出率是90%。最近体检就查出颈动脉有斑块的陈姐,为此焦心不已:听说“颈动脉斑块”脱落后就会发生“中风”,于是,她连转个脖子都要小心翼翼,生怕斑块“啪”的一下就掉下来…的确,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在体检报告中,很容易见到“颈动脉斑块形成”、“颈动脉硬化”、“颈动脉内中膜增厚”、“颈动脉狭窄”之类的字眼。门诊里也有不少的患者询问:“长了斑块怎么办?”,“我需要吃药吗?”,“能不能做手术取出来?”……因此,我也想借这个机会,将自己积累的一些经验看法分享出来,让大家对于颈动脉斑块这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认知上少一些误区。1血管斑块---每个人都会长我们的血液长年在血管里不停地流动,那么血液里的一些脂质成分,就会缓慢地沉积在血管壁上,使管腔变小,就好像我们的水壶一样,里面沉积了大量的水垢,倒水就不方便了。血管也一样,那些逐渐沉积到血管壁上的“水垢”——就是我们说的“血管斑块”。动脉斑块的形成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通常,颈动脉的斑块在30岁左右就在生长了,到了40岁左右斑块会增大、增多,而到60岁左右,体检没有发现1个动脉硬化斑块的人就寥寥可数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斑块伴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加重,这个很正常!但如果你有三高(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酗酒、饮食不健康、缺乏运动等问题,就算你年纪轻轻,斑块依然会加速生长的,让血管壁变硬、变厚,逐渐突起一个“包”,让血管越来越狭窄,最后可能会把血管逐渐填满,甚至堵死!2颈动脉斑块,可能导致中风!伸手摸一下脖子两侧,你能摸到搏动的那根血管,就是颈动脉。它作为大脑供血的主要血管之一,负责将营养和氧气输送给大脑的主干动脉。因为大脑是一个对血供要求非常高的器官,而颈动脉又因为分岔,比较容易遭遇斑块造成狭窄或堵塞,导致大脑的血液供应减少。不但会引起一过性脑缺血,甚至因为一些不稳定的斑块(表面像一个破坏了的菜花),经常会有一些碎屑脱落,在血流的冲击下,就可能会脱离血管,形成血栓,造成脑梗塞(即缺血性脑卒中,临床上遇到的中风,大约80%都是这种)。3中风——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不少人,之所以对中风如临大敌,是因为它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的特点,是中国人的头号死因!平均每7秒就有1人发生中风,平均每21秒就有1人死于中风;年轻患者患病后将面临近6成的复发风险;中风后存活者中有40%重残,会落下偏瘫、失语、痴呆等残疾,将缩短寿命10年以上。而一旦中风,除了随时将要面对的生命威胁和心理压力,常常还需面对不小的经济压力:中风的人均治疗费用高达10万人民币左右,10年内将产生约20万左右的损失(包含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因此,对每个人来说,在中风问题上更应该注重---防胜于治!但是对于中风,长期以来只重视抢救,不知道预防,更不知道如何有效预防!而且一些人的观念还停留在:“颈动脉斑块、中风,都是些老年病,我还年轻,它离我远着呢!”;“我的是稳定性斑块,安全得很,该干嘛干嘛去!”;“有了斑块,就吃药呗,听说他汀很管用,我也试试”;“每天一片阿司匹林就能防中风”…殊不知,这些错误的认识随时都有可能导致病情延误,甚至可能造成生命危险!因此,有必要提醒大家:应提早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anjiz.com/gbyy/8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