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冠状动脉造影 > 冠状动脉疾病分类 > 红土地文学年2月15日第1
当前位置: 冠状动脉造影 > 冠状动脉疾病分类 > 红土地文学年2月15日第1
本期目录
顾问之窗
诗歌的热闹与繁荣(外一章)------吴传玖
实力诗人
生命只是一个数字(组诗)---------黎阳
每个人都有一个驿站(组诗)------方建华
天边飘来一片云--------------------田夕云
天桥行人(组诗)------------------张志
立春辞-----------------------------何平
上岗--------------------------------刘斌
中年的年---------------------------田玉良
古风新韵
咏怀光雾山雪景(三首)------------巴山
赠父亲四十六岁生日----------------王飞达
诗外天空
我不是野孩子(外一篇)-----------周德富
喜看飞雪忆童年--------------------张伟辉
年里品年---------------------------包海燕
父亲的子孙钱----------------------陈青延
编委风采
我喜欢这些留着我个人气息的诗歌--倪金才
走在上班的路上--------------------王鹏
我是一个没有时间概念的人---------罗云付
世事无常---------------------------高万春
教育论坛
中层领导副职岗位竞聘演讲稿------郑剑飞
顾问之窗诗歌的热闹与繁荣(外一章)
(重庆)吴传玖
谈到当下的诗歌,必然会涉及两个热词:热闹还是繁荣?!笔者以为当下诗歌界呈现的场景谓之热闹较为恰当。显然,诗歌的热闹与繁荣不是一个概念。自然不可等同,或者可以这样说,它们有些许联系,但又更卓具区别。这里讲的是量和质的区别。热闹是一种量的反映,繁荣则是一种质的界定。热闹亦或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繁荣则是繁花似锦,美不胜收!热闹多是圈子、江湖、派系的各自为政,自自娱自乐。繁荣则是走向大众,知味民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圈子化、功利性,门户之见。是热闹中诗歌难以癒合的硬伤。必然阻碍诗歌的进一步健康发展与繁荣。诗人一定要学会低头自省
最近一段时间,总有些诗人找我,想同我谈谈诗歌的那些事儿。他们中有一些热点诗人,当然也不乏草根儿。他们各自对诗歌写作的理解,品味都有些,或者说积习不同的性格与脾气儿。不过,我还是一直客气,在他们看来似乎有些过于谦虚地等而下之地廻避着。我不是不想谈,而是感到诗不从心。在这纷杂絮乱的诗歌场上,进进出出的诗人那么多,又戴着不同的帽儿,而且个个都是千奇百怪的雄心勃勃。我怕一谈诗,会触及到那些敏感的神经儿,因为我是不太愿意恭维人的人,而且很容易往人头上泼冷水。对看不习惯的,更是有些刀刃锋利。因此,如果一定要说,我要说的是,诗人一定要学会低头自省,别都那么骄(娇)劲儿,唯以自已为是,因为那实在是不值钱的,有违诗心,甚至还会断了诗路。(作者系著名作家,西藏军区副政委,红土地文学社顾问)实力诗人生命只是一个数字(组诗)
(四川)黎阳
一生确实只是一个一
一开始了所有的年轮
皱纹从此刻散开,散落在足迹的旁边
有花,有草,有无尽的小路也有奈何桥
孟老婆子手里的一碗汤断送了前世种种
黄泉路上一根草,似乎总在飘摇
流水一样的日子,从母亲怀里挣脱
蹒跚蜿蜒总是一双目光里的峡谷
那些花只闻其味,就知道了新鲜的程度
相反一身大汗,却找不到自己的归属
一生确实只是一个一
一开始了所有的终点
身为人子,也为人父
这个桥总要断在某个时间段
或许即使不会断于天灾也会毁于人祸
其实,这香烟早就断裂于炊烟
恍惚的念头,在一双筷子中
只是盘中餐,只是饭后的水果
与牙口无关,与肠胃无关
长亭与驿站,都不是云烟
人到中年只有数字在增加
光阴越来越短短得是胡须
每天出门必须剃光那些烦恼
每天必须重复重复那些“身手要钱”
否则就要回避一下温暖的阳光
躺在粗麻的凉席上,什么也不想
不想也无法改变女儿的成长
她开始绕开学步车直接奔向墙
她要走,她选择自己走
这是属于她的路目睹的缺失
我一直不快乐快乐是她的笑容
也是我的皱纹也是我的衰老
她的呀呀学语,已经被录制成文件
这些文件或许将来没有人听
至少这些声音留给我的记忆
会让我幸福幸福就是这长长的满足
风雨之后,继续做一株荒郊里的野草
以镜子为鉴,我陆续离开花园和广场
以草根的命运移植阳光
女儿冰凉的手指在凉山下
挥舞着冬季的冷风
看着谎言滋长的坛里牵牛花
在反复使用手腕,纠缠着自己的光阴
惶恐的目光,在云层里
看到那些个春天在晃动裙摆
我相信沉默的力量
舌头在这个世界上席卷着所谓的食物
落在纸上的岁月
仿佛都是飘摇和动荡的履历`
这些风雨,交给大山
我继续做一株荒郊里的野草
伸直自己的腰,抬起自己的头
黎阳,原名王利平,黑龙江讷河人。曾在《星星》《诗刊》《诗歌月刊》《诗选刊》《绿风》等国内外家报刊发表作品,获奖若干,曾获年川东文学奖、年巴蜀文学奖,年《海燕》签约作家。出版作品集《成都语汇—步行者的素写》《情人节后的九十九朵玫瑰》。
每个人都有一个驿站(组诗)(湖北)方建华风筝牵着心的高度
所有声音是鲧的图腾
一轮白日梦旖旎
手臂抓住秋色困顿
一个精灵跃然而出
鹰以喙在摩岩之巅决绝地
拨去羽毛和翅翎
抛弃衰荣
涅槃以炎黄的肤色袒呈
深呼吸重新聚能
虚无的茎形而上
在身体地下室里
蒂固,深夜或者黎明
利剑锋斩江湖烟云
船过江心发动机完好无损
挺立潮头今天的苦痛
迈过去就是新生
第一缕阳光
从一路苍茫的追赶杀出
一条血路的影子四顾懵然
哲学的力量把回旋的阵痛
固定在一道门槛成为
黑势力无法爬过的横断
曙色初霁
我种上的文字
珠圆玉润鸟语花香
一册书馥
从翻开的封面延伸
向我传导精神的力量
小草含露花儿活色生香
我整装
以诗歌的轻快拾起
眸前久违的霞光
在社区听到钢琴声四楼的一扇窗户被粉红色的窗帘掩映一组轻快的音键错落有致莹亮的步履踩着玉律金声一只点水蜻蜓透过轻灵的稚手跳着舒缓的芭蕾朝霞泛彩负气含灵小姑娘灵动的深情从我体内冉冉上升像甘霖浇灌久旱的大白地一如珍珠溅落玉盆波光粼粼闪烁太阳的光明太阳是一颗硕大的金麦庄稼成熟了低头,像我的父母在他们身边我迎着太阳出脱得如此高大健壮踩住日脚,拥着霞光云朵带来五风十雨日神为我指点江山说丰年我在大地的中心享受恩赐无边四季延绵,人在草木间五谷血脉贲张,那些拥抱高天厚土脚踏实地的人太阳赋予冕旒和锋芒乌云远遁飞鸟不见谁与际会,打开五月太阳是一颗硕大的金麦阳光是一盘出鞘的麦芒月牙落满一篓银光溪水流向小河炊烟飘向远方流莺划过的鸟语花香婉转我百结柔肠烛光明如从前儿时的嬉戏绚丽了经年梦幻江南水乡荷波清丽你的心思在湖心荡漾岸边谁纲举目张撒千眼鱼网月牙落满一篓银光洞穿凭栏处婵娟深入我的思念心窗模糊了天井的黯然时光剪辑成黑白的断片故乡的月光凝聚成了霜雨把日子漂洗后风干荏苒光阴留待时间收藏每一次出行白发亲娘强颜火柴棍排列的栈道直达异乡老父的忧伤从昏花中溅出稻花香过雁字一行方建华,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武汉市作家协会会员。曾获首届红土地文学奖。
天边飘来一片云(安徽)田夕云天边飘来一片云
一看就知道
这片云是从我的故乡飘来的
那是皖北的一个贫瘠乡村
一阵风儿过后
把这片云儿吹乱了
吹进了我的思绪
村口河边一排排梨树
园子里是我小时候的嘻戏
抓虾摸鱼下河扎猛子
一展少儿时的纯洁和崔灿
还有屋前那棵枣树
结满了甜蜜的果实
在阳光的普照下
映射着红彤彤的希望
母亲,一位勤劳善良的村妇
用她那甘甜的乳汁
养大了大姑小姑和我弟妹六人
一阵风吹过来
天边飘来黑压压的云儿
母亲怀抱着妹妹
背上背着装满麦秸的箩筐
手上牵着耕作一天的老牛
小狗在前面带路
朝着自己那温馨的家狂奔
天边飘来的那片云儿散了
我又看到了眼前的风景
城市里的房儿车儿都有了
母亲却在十年前
离开了我们
八十多岁的父亲需要子女
兄弟姐妹们从来不辞劳苦
守护着那片
云儿过后
夕阳下的彩虹
田夕云,男,中国作家协会安徽分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合肥市作家协会理事、合肥市摄影家协会会员。
天桥行人(组诗)
(贵州)张志
天桥行人下了天桥之后孑然地走进滚滚人流
也许将来的日子面对他的是
浓痰,烟,酒,浓茶,广场舞,遛鸟
慢慢老去,皱纹与衣着随意,或者邋遢
天桥行人曾在天桥上看风景
看桥下的人群仰望,看楼群人群欣赏他(她)独特的风景
他曾捋须微笑,激情来了也曾想唱赞美之词
桥下与楼群的人也曾(或者也许曾)给他(她)投来
赞许的目光,或热烈的掌声
可,可,后面,后面,又有不少人努力爬上天桥
最后,身体的拥挤,影子的碰撞
天桥行人不得不走下天桥
成为过客
天桥行人,在风中,在湖面鱼影里
曾有那么一丝感叹
可最终,被一个呵欠征服
回家小睡之后,明天他打算
爬山看日出日落
喜鹊在窗外鸣叫
我安静地躺在床上悠闲地醒来
喜鹊在窗外鸣叫
叫响每一个朝阳升起的春天
我平静朝阳的每天
我们平静朝阳的中国
大地啸歌
在温文儒雅里
一切不动声色的千军万马
是十三亿多百姓自信自强和谐的心
血,泪,汗,激情万丈
大海波涛,宇宙琴弦
团与圆,和与美
感谢那些戍边英雄的战士
感谢那些戍心平凡战斗在工作岗位的英雄
感谢那些儒释道驻骨的百姓
感谢那些为这个家默默贡献的人们
我爱你中国
用我平凡快乐的每一天
喜鹊在窗外鸣叫
洗漱早餐后
儿子约我去看房屋装修进展情况
几十年了,也该有一个漂亮点的家
遇见
也许是生命的涅槃,也许是大海的洗礼
在那荒野崖上涛声呵护的小镇
我遇见了你,我的人儿
鸽哨轻飞在星星点点露珠的眼波里
我嘎然停止了我孑然流浪的行程
只因与你在地平线的柔波里偶然相遇
我要放飞一朵朵小花
化为雁阵北归
闪电触动春燕回到家园
衔来春泥把家安顿
我的人儿,我们就在音乐里甜蜜漫舞
舞到天涯海角,舞到人烟沸腾
再舞回鸟语花香的荒野崖上涛声小镇
爱在地老天荒中演奏着动听的天籁
张志,贵州省作协会员,在《诗歌月刊》《贵州作家》《翠苑》《散文诗》《贵州诗人》《高原》《国酒诗刊》发表过小说.诗歌。现供职于贵州省纳雍县融媒体中心。
立春辞
(四川)何平
轻轻的我
从瑞雪嗞嗞声中
蹑住踩来的脚步
侍在立春的哨口
拂掉一身的岁月尘埃
捂着胸肌
把澎湃的心跳
缓释成一杯桃花老酒
期待这福临
压抑的憧憬奔湧
向壶口瀑布入峡气慨
布满千里江山
置入荒原田畴
是的,我已伫立在
冬的尽处
春之气息正万壑奔流
放歌的人们
何须诗文的云梯
以诗仙临蜀道的行腔
径直“噫吁唏"
把立春二字
屯在人间,包括一切
被隔离的窗头
春来了,春
其实未走
夏的炽热,秋的忧伤
冬的窒息
统统酵素般窖藏成
鹜源晨雾,井岗杜鹃
乌镇饮烟,泰山日冕
外滩气象,故宫锦绣…
广袤的山山水水里
既或冰成棱汛
也会拥帆烟花
一夜涓流下扬州
我诗意的五指间啊
雌雄的荷尔蒙
为一个期待的烂漫
敛住情,仅悄悄地拉下春妮的衣袖
人啊!不可瑶台贪杯
春首先属于自然界
此刻屏侯吧一一
春风春雨春雷
伊伊正酬
何平,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上岗
(广西)刘斌
天,刚露鱼肚白
闹铃便打断了我的美梦
提醒我准备上岗
我急匆匆地打理了一下自己
拉开门把就出发
突然,身子猛的一颤
风,一把搂住我的脖子
轻柔地告诉我不要赶、路上注意安全
走进岗亭
取出装具
借助路光
穿戴好行装
突然发现地上的人影
高大魁梧很有几分威严
我分秒不差
走到马路中央
吹哨挥手
为过往的人车导航
行人看着我
我注视着行人
眉目之间
传递着平安和谐
刘斌,湖北省松滋市,年10月参军,年退出现役,现任广西南宁市公安局三级高级警长、文学爱好者。
中年人的年
(重庆)田玉良
(一)
静静的望向窗外
不在乎一景一物
不计较一时一空
所有的所有只与星空言说
(二)
在闹热里孤独
在繁华里贫困
在团圆中思念
在喧嚣中坚守诗和远方
(三)
虔诚着过年的习俗和禁忌
回味着儿时的新衣裳和嘎嘎
重复着老辈对小辈过年的嘱托
把祝福和思念托付给朝阳和晚霞
(四)
应酬着必要的应酬
仪式着必要的仪式
祈福着不平不顺随旧年而去
坚信着万事如意随新年而来
.02.12
田玉良,重庆酉阳人,诗人,现供职于酉阳县教育委员会。
(蔡慧林油画欣赏)
古风新韵咏怀光雾山雪景(三首)
(四川)巴山
其一
山野冰凌缀枝头,清雅世界自风流。
林静鸟鸣声更欢,谷空兽眠鼾亦惆。
孤影亭台时日短,群芳水榭岁月厚。
梅雪争春未肯降,独留小泉冰下游。
(其二)
冬上雾山雪纷纷,枝头露滴尽冰凌。
松柏更显梅花姿,杨柳已失翠竹魂。
亭台远眺晚霞飞,水榭遥望暮云沉。
莫道冬寒日头短,出门常遇寻景人。
(其三)
一夜飞雪山换装,洗尽繁华说悽凉。
山空鸟寒哀婉啼,潭静鱼冷诉怆惶。
孤客亭台凝朝霞,独夫水榭悟晚霜。
莫道风光无限好,难料年岁不可长。
巴山,原名吴维,四川南江人,现居眉山。酷爱文学,犹喜诗歌。数十年来坚持诗文创作,曾在国内多家刑物上发表百余篇(首)诗文,坚持以理性的姿态探素生命诗歌,以感性的语意歌唱生命。
赠父亲四十六岁生日
(重庆)王飞达
旧岁辞去迎新辰,不惑过六向天命。
飘零人世忽半载,扎根乡野甘为贫。
前尝尘间五味苦,后享天伦百年福。
长愿家尊身无疾,人间大爱父子情。
王飞达,土家族,重庆酉阳人。长江师范学院文学院文学院级小学教育语文师范1班学生。平时喜欢写写散诗和文章,追求心境的提炼。
(蔡慧林油画欣赏)诗外天空我不是野孩子(外一篇)
(贵州)周德富
晨起,小娟推窗一望,到处白茫茫的。
“下雪啦!太好了!”小娟赶紧给妈妈打电话,“妈妈,下雪啦!好大好大的雪!你快回来吧!你说过,一下大雪你们就回来的!”
电话那头,妈妈说:“幺妹乖哈,爸爸妈妈现在回来不了,明年下雪时我们一定回来。”
小娟的眼泪一下就涌了出来:“骗人,每回都这样说!前年叫我听奶奶话和不吃零食就回来。我做到了,可你们过年都没回来。去年爸爸说如果我考到全班第一就回来。我考了第一,你们还是没回来。上个月,你说今年要是下大雪就回来的……”
妈妈说:“我们不是经常在手机上见面说话吗?”
小娟哭着喊:“不,我要见到你们的真人!你们都几年没回来,是不是不要我了?”
妈妈哽咽了:“幺妹乖,好好,下周三是你十岁生日,妈妈和爸爸一定回来!给你买洋娃娃、大蛋糕!”
“真的?”小娟破涕为笑,“妈妈,我什么礼物也不要。我只要你们回来。你们一回来,就去学校找我,好吗?”
妈妈不解:“去学校干啥?我们回去,肯定是回到家里。你放学后,也回到家里啊!”
小娟却大声嚷嚷起来“不要!不要!我就要你们去学校!”
妈妈只得好言相抚:“好好,我们就去学校接你!”
下周三很快到了,小娟终于从玻璃窗上看到了爸爸妈妈的身影,她不顾一切地跑出教室,牵着爸爸、妈妈的手来到讲台上:“燕子!星子!小芳!你们看,我有爸爸妈妈,我不是野孩子!”
一株翠兰大外公站在九龙山上俯瞰他居住的绿水环绕的龙泉村,一种难言的伤痛漫上心头。破四旧的风潮一浪高过一浪,那整壁厢的线装古书啊,在劫难逃。顶上漂浮的白云,好像明白他的心绪,驻足不动。大外公叹口气,顺势走下。“对!就是这里了。”大外公在三棵松树掩映的一块突兀的石头旁停下。第二天,大外公背书上山,往返四次。看着一堆堆散发着墨香的书,泪流如注。拿起,放下,又拿起,又放下……用了一盏茶的功夫,挖好了一个两尺见方的坑。站起身来喘了口气,抹了把额头的汗珠。捡了些干枯的松枝、杉叶架在坑中心。跳荡摇曳的火苗,无情地舔噬着一本本线装古书。一缕缕青烟,袅袅飘散。大外公喃喃自语:“三坟五典,诗书礼易,诸子百家,唐诗宋词……想不到祖上传下的文脉竟然毁在我手里,唉——”夕阳西下,大外公把坑填平,看了一眼,缓缓转身……翌年,这里竟长出一株翠兰。五年后,大外公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大舅把大外公埋葬在那株翠兰旁边,希望书和翠兰在天庭继续陪伴他老人家。大舅在整理大外公的遗物时,发现大外公去世前一天留给他一幅柳体墨宝“承祖先一脉相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耕惟读!”大舅秉承这一遗训行事做人,后来成了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如今著书立说,成绩斐然,生的女儿名叫翠兰,也是知书达理,就读高等学府,也算是了却了大外公的遗愿。
周德富,贵州黔西人,贵州作家协会会员,贵州黔西县雨朵镇平坝小学教师。
喜看飞雪忆童年
(黑龙江)张伟辉
雪是冬的精灵,也是自然的精灵。冬天的标配就是下一场大雪,少了雪的造访,绝对是缺少了冬的韵味!我渴望着冬天的一场场缤纷的落雪,跳着欢快的舞蹈,雪花漫天飞舞,仿佛雪白的蝴蝶,入目之处白茫茫的一片。雪积得快,不一会儿,大地银装素裹,青山白头,田野茫茫,好似冰雪王国,极目远眺,天地一白。
俗话说“小雪大雪又一年”,追随冬的韵脚而来,今年的雪有点懒惰,千呼万唤飘然而至,每一次都不大,但都丝毫不影响对我对雪的渴望。
远处的黑土地上覆着积雪,在我的眼里,很薄的雪依旧透着纯白,那泛着耀眼的白光触动了我心底文字里的一场雪,粘贴复制了童年里片片如雪纷飞的记忆。
小时候的冬天每天都是嘎嘎的冷,戴着妈妈亲手做的棉手套,在外面手还是在手套里都冻得跟猫咬似的疼,脸被西北风一吹就跟刀割了一样!每天放学回到家里放下书包就去贴火墙子烤手,妈妈总是会把冰冰凉的手套放在热炕头上,这样每次出门之前都能戴上热乎的手套。小时候家里没有口罩戴,看那雪白的口罩一般都是家里条件好,而且是成年人戴的,我那时的口罩就是妈妈用围巾把我的脸包裹起来。一遍遍告诉我:不要露在外面,不然被寒风冻坏了就没人娶了,当不成美丽的新娘子了。那时,我的围巾口罩,仿佛不让我告诉别人,冬天里关于妈妈呵护我的秘密。
我喜欢吟诵关于雪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对雪就独有了别样的钟情。一场漫天大雪总会给我带来无尽的快乐。
一场落雪整个大地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一棵棵雪松傲立在风雪中,他是那样的挺拔,像美少年的恋人那样的内敛而坚强。雪儿就像给他盖了一件薄薄的斗篷,白里透着绿,英姿风发,玉树临风。这时落满雪绒花的沃土上,一座村庄,一线远山,一切洁白,一种发自内心的清爽。这时我常常幻想习雪而坐,心静如雪般在纷飞莹莹飘落中,仰望翩舞的雪蝶,仿佛融入她们,进入童话的世界。有时更喜欢在月夜的雪地上漫步,让“吱吱咯咯”的雪韵舔邸着耳膜与心灵共鸣,享受着这一刻想你独有的宁静。
雪是冬天的情人,冬天是雪的知己。季节的轮回,落雪成花的情调,恰是懵懂的浪漫,踏雪吟词而来——————“天地何等吝,柳絮瞬时归,旧时雪漫卷,童趣犹可追。”
年里品年(甘肃)包海燕年,是一种经历,是一种回味,和娘在一起,祭灶糖是要有的,臊子面是必须的,燃油灯、敬香、“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祈祷是不可少的,因此,年更是一种信仰。我的年从祭灶爷、挂灯笼、贴对联、包饺子等喜庆的元素中走来,是那么的轰轰烈烈,势不可挡,不因你的愿意不愿意、欢迎不欢迎如期而至。城里的年,除了餐桌上的热凉、浑素、营养之外,物质幸福的时代已经结束,还有鲜花店的热闹非凡、财源滚滚和自家屋里的繁华闹春、春节像春、更是春。在忙里偷闲中,我以自备和采购两种形式备齐年的必需。走进客厅,给我的蝴蝶兰上了营养,香水百合剪枝换水,海棠花、三角梅打了药、调了光,其他的供足水之际,大学生儿子也独立完成了两个卧室、厨房阳台所有门窗的玻璃卫生,孩儿他爸也换洗了窗帘门帘、床上用品,两个劳苦功高的模样等我收拾回老家的东西。时至腊月二十九的晚上,我把自己家里与年有关的事全部收拾已毕,带上了去我家和他家手艺、心意,一家三口踏上了急切的、渴盼的回家征途,途径昔日喧哗的街道,店门紧闭,气氛冷清,人迹罕至,死一般的寂静,这种冷清正孕育着每个人各自角色中年的另一种喧闹与狂热。途径昔日堵车频繁的龙王台,隧道里车辆出入,竟然通车运行,里面灯火辉煌,线条规范,路面超级享受,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抢先拍下了这岷县交通史上里程碑式的大事喜事,这都是贺新年的元素,它比新年更值得祝贺。不禁叹自己忙,忙于家与单位两点一线之间,乃不知隧道通车。体味着国道提升的幸福,眨眼之间,到娘家了,为了生活四处奔波的家人们聊着一年的光景:读吉大的儿子大一前六名,离目标差了四个,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他不怕苦;小包总工程资料员兼职加专职收入远超20多年工龄的资深本姑娘;大外甥种当归收入7个有余,养羊收入4个多,累计10个以上,二姐的当归比去年更大,侄子的家俱店的一到上冬,那叫一个忙乎,雇人都转不过来,大侄女的小棉袄聪明机智,学大人吹头发、打电话、拍擦脸油,那叫一个逼真,活脱脱小演员一枚,让人好羡慕,但我有小貂,亦暖心......在闲聊忙与闲、得与失,盘算着明天与愿景间,不知不觉还超过了规矩的休息时间,好不容易睡着了,刚闭上眼睛就被妈妈的鸡破声破嗓的打鸣声吵醒,我正在数落鸡的不是,妈妈的孙女儿金豆儿说,嘿,还嫌鸡把你吵了,那个晚上,一只鸡叫鸣了,一只没叫,还把阿婆操心了一晚夕。娘急忙说,那天,一只鸡吃了麻辣擀面皮,一只没吃,估计是吃了的那只鸡的鸡嗉子被麻辣味辣伤了,不能叫鸣了,我说,阿婆再大的心也操不哈,只能操个她的鸡是否按时打鸣,健康活着。我说,鸡叫不叫有那么重要吗?娘说,鸡一叫,路上、庄里就干净了,泼神饿鬼就都走了。我不语,自思谋:还像聊斋里一样的,鸡叫天亮了,比生活中人还好、比美女还美的鬼就离开村庄、离开他床,那还依依不舍呢,那还才不想鸡叫呢,想到此处,我扑哧一笑,不敢言语,怕鬼不走了。娘不够言笑,我也不会幽默。她的鸡叫与不叫就翻篇了,年里品年,在续中……
父亲的子孙钱(湖南)陈青延
弹指一挥间,转眼,我的父亲离开我们兄弟已经有十九个年头了。他老人家出殡以后,我们在他穿过的衣服里和用过的衣柜里,找出了四千元钱。这是他生前积蓄的一笔钱,留着他仙游西去之后的子孙钱。钱的数字带着一个“四”字,他期望走进天堂以后,将子孙钱分发给儿女子孙,保佑后代一年四季都发财。
我父亲储存的钱大都是凭他的手艺和力气挣来的。有的钱他用针线缝在了棉衣棉裤的口袋里,有的钱他是塞在衣柜的袜子里,有的钱他是收藏在衣柜的抽屉里。他把这些钱塞在衣拒里的每一个角落。这是他年老后神志不清,行为杂乱的表现。
他老人家去世以后,我和妻子及女儿分得的一些子孙钱都放进了家中的枕头里,长年没有动用,每天我们一家人头枕着这些子孙钱,思念着父亲,祈求步入天堂的父亲,在阴间过得好,保佑我们一家人发家致富。
我父亲有一手好厨艺。青壮年时期,村里人有什么红白喜事,都前往我们家,请我父亲过去办厨。少的几桌饭菜,多的十几桌饭菜,经我父亲的操办,不但每样菜鲜美可口,而且他的刀功、火功都很到位,手脚利索,能够让人准时开席。
我父亲办厨有他的特点,就是半帮忙半收点劳务费。每年收回的一点劳务费,一部分做了家里的零用钱,一部分做了私房钱储存下来了。他去世后的子孙钱,大都是他积攒下来的劳务费。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是我父亲一生中的一句口头禅。他经常告诫我们,勤劳是致富之本,人生在世,只要勤快,是不愁吃穿的。我父亲有一身的手艺,除了会办厨外,还会盖茅屋、修单车和补套鞋。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村民们大都是居住的茅草屋。左邻右舍屋顶上的稻草日晒雨露一两年后开始腐烂漏雨,等到天放了晴,就得请茅匠师傅上房,参盖新稻草。这是一种技术性的活,手艺功夫没有到家的人,参盖的茅屋一般是止不住漏雨的。我父亲是村里手艺到家的茅匠。村里人都愿意请他上门参盖茅屋,我父亲也乐此不疲!经过我父亲参盖的茅屋,一层新草一层旧草,像穿上了一身海军衫,黑白相间。
我父亲是勤劳的,进入老龄期以后,他在村口的小集镇上摆上了一个摊点,专门修理单车,粘补套鞋,做点小生意,自食其力。
承载岁月的风尘,苍老的父亲,直到卧床不起,撒手人间的日子,才停止他那双劳动的双手。如今,我的父亲永诀我们十九个年头了,阳间的路上再也见不到他的踪影。每当我们一家人落枕着塞有他那些子孙钱的枕头时,便勾起了我们不尽的思念,心中涌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哀痛!
陈青延,湖南省南县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劳动模范,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在《天津日报》、《湖南日报》、《湖南文学》、《重庆晚报》、《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过数百篇小说、散文、随笔、报告文学。
(蔡慧林油画欣赏)
编委风采我喜欢这些留着我个人气息的诗歌
(重庆)倪金才
我喜欢这些留着我个人气息的诗歌
它们在生活的最低处
有着泥土的芬芳和阳光的质地
虽然像稗草一样微不足道
但却像空气一样真实
像直木一样不晓得拐弯
它们就是我喂养的鸡和鸭
就是我的梨树或者桃树
在我自家院子里啄食,在我自家门前开放
即使你偶尔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anjiz.com/gbfl/9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