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群岛

探馆看十年丨都匀三线建设博物馆镌刻精


05:10

据都匀三线建设博物馆馆长黎建华介绍,都匀三线建设博物馆室内布展面积有平米,收藏了三线建设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各种实物以及历史文献、图片等件套。

都匀三线建设博物馆馆长黎建华来到这里,第一个要带大家看的是舰载主炮火控雷达和工厂展区的舰载副炮火控雷达。这两款雷达,都曾经参加年南沙群岛自卫反击战,荣立三等军功,是博物馆当之无愧的镇馆之宝。这对为祖国立下赫赫战功的兄弟,是土生土长的都匀造,它们在三线建设中,是都匀厂的得意之作。型雷达是我国海军大中型水面舰艇的第一部火控雷达,它的入役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雷达从研制到批量生产则经历了长达十年的时间,是那个物质原料、技术资源极度匮乏的年代,三线建设者和科研人员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最好见证。像、这样的实物展品我们展厅一共有件套。从年开始,国家大规模的三线建设拉开序幕,有数十家企业10万余人来到贵州,开始了贵州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贵州三线军工企业的产品刚出厂时,它们都是各自领域最尖端、最有力的国之重器,支撑起新中国的国防后盾。随着国力日益强盛,这些凝聚了千万三线人心血、汗水甚至生命的国防科技精品,已经有了更优秀的替代者,它们自己像历经沧桑的老人,静静地退到了展馆的各个角落。钱学森教授曾经说过,手中持剑,但并不随意使用,和手中根本没有剑,是两个概念。看着这些展品,它们仿佛在默默地诉说着钱老这句话背后的中国心,中国梦,中国魂。三线建设,是老一辈建设者们挥洒青春和汗水,写下的筚路蓝缕四个字。有的人一辈子隐姓埋名,甚至牺牲了生命,为祖国挺起了国防工业脊梁。在当时落后贫困的贵州深山里,三线建设更是为贵州搭建起了多套完整的工业体系,为日后全省综合实力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据统计,在黔南州,就有三线厂23个。由于当时特殊的国际局势等原因,这些厂一般都在深山老林,交通不便,物资匮乏。在我身边的这只老皮箱,已经有60多年历史。在几十年的光阴里,许多重要的技术资料、样品等,都是装在它里面,往来于北京和贵州之间。大家可以看到,皮箱的线头开了,皮带裂了,锁头也坏了,但是为了把有限的经费用到刀刃上,人们都不舍得把它淘汰更换掉,而是修修补补之后,再继续使用。在生活中坚持低要求,而在工作中始终坚持高标准,三线人怀着献身祖国的奉献精神,为我国筑牢了国防后盾。要用一两句话来概括三线建设的成就,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我认为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那些精密的、尖端的国防利器,和简陋的生产场景、艰苦的生活环境之间的强烈反差。三线建设,是老一辈建设者们挥洒青春和汗水,写下的筚路蓝缕四个字。有的人一辈子隐姓埋名,甚至牺牲了生命,为祖国挺起了国防工业脊梁。在当时落后贫困的贵州深山里,三线建设更是为贵州搭建起了多套完整的工业体系,为日后全省综合实力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时代更迭,“三线”两个字已经成为历史的注脚,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将历久弥新。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许多曾经的三线企业走出大山,成为贵州大数据、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科技等尖端领域的明星。在贵州不断向前的新型工业化、工业大突破的进程中,从三线走出来的企业和人,从三线延续而来的精神,依然会成为其有力的支柱。通讯员:黔南台王月薇彭芳宏周家杰都匀融媒陆小双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anjiz.com/gbms/1097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