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余兴二)
自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冠状动脉造影就一直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至今教科书上仍沿用心外膜冠脉血管直径狭窄≥50%的这一冠心病诊断标准。然而,上世纪90年代始,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的问世使基于冠脉造影的冠心病诊断标准受到了挑战,特别是先前基于造影结果为患者决定是否PCI等决策的理念受到了质疑。一系列的研究证实:FFR可以准确地评价冠脉病变与心肌缺血的关系,并进而指导制定合理的治疗决策,改善患者的预后,并节约医疗费用。目前,FFR评价冠脉病变是否诱发心肌缺血被定义为冠脉病变功能学评价,FFR指导的血运重建被冠名为功能性血运重建,即一致公认FFR是冠脉病变功能学评价的“金指标”,也标志着冠心病诊治进入了冠脉造影后时代,即功能学时代。如今,冠脉功能学评价技术或指标也日臻成熟。
我院真实病例:曾某某,79岁男性患者,吸烟、高血压冠心病危险因素,因“阵发性胸痛5+天”入院;心电图检查:1.窦性心律;2.室性早搏。入院考虑:不稳定型心绞痛;于-08-19我院行冠脉造影检查提示:冠心病,单支血管病变(右冠远段狭窄最重处80%)。如下:
患者血管狭窄程度较重,加之患者临床症状,拟行支架植入治疗,但患者及家属畏惧支架植入及担心术中风险,加之经济因素,经宋广军副主任医师决定行FFR检查,评价冠脉病变与心肌缺血的关系;如下:
经FFR检查,静息状态下Pd/Pa为1.01,最大充血状态下FFR数值为0.94,评估狭窄未对该病变支血管功能明显影响,故暂缓支架植入治疗,建议规律口服药物治疗。
该技术开展从冠心病仅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anjiz.com/gbms/5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