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社会向您们索取的太多,而给予您们的太少,这是不公平的,也是有失基本经济规律的。
来源:医脉通;作者:陈陈
之前在医脉通发表了一篇文章《中国年轻医生,都死在了医疗文书上》,后来不知怎么转发让远在家乡已经近二十年没有联系的现为副主任医师的小姨看到了。她看完之后也转发到了我们家乡群里(我在群里几乎都不聊天,只知道有个小姨是医生,未知道她的名字,之后才知道的)。然后我告诉她那篇文章是我写的。她一开始以为是遇到了骗子,后来才知道原来真是她的外甥写的。所以她也有感而发,深夜两点难以入睡给我回了信。而我有感于她的执着和她做医生的坦荡和负责任,也有感于我们两代人之间的认知和血浓于水的亲情,更有感于两代医者对各自事业的看法和认知。所以我很想把我们之间的来信发表出去,想让更多人看到,了解到中国最平凡医生的坚持和付出。经过和小姨沟通之后,小姨同意了我的做法。
小编注:以下为作者与小姨之间信件交流,看两代医者的对话,受益良多。
来自小姨的信
有感于陈陈的年轻医生之“死”
陈陈外甥:
你好!
我真没想到事情会如此凑巧,以至于我开始以为遇到了骗子,这种桥段似乎只该在文艺作品里出现。本来,事情只会终止于我的转发,但现在就不同了,因为我和你妈妈从小感情甚好,我没有姐妹,堂姐妹里我们是最小的两个,我们一起长大,读高中时我们还有书信往来。你妈妈怀你哥哥的时候,我还在霍邱爸妈的家中见过她,那时她一个劲地要吃酸,我那时尚不明白怎么回事。你妈妈经历坎坷,是个坚强、智慧的女性,你要好好孝顺她。
后来,似乎在爸妈家见过你们一面,但我实在是太忙了,各种压力是现在的你不能体会的,加之体质一直不佳,平时有点时间就想睡觉,无暇顾及其他。直到爸爸提及你在找工作时,当时,我是感觉愧疚的,因为未能给你一点照顾,望见谅。
你的文笔很好,虽是吐槽,但幽默风趣,这是我转发的原因。再者虽然我不想花时间写类似的东西,但我希望通过你们的努力,可以改善国家的就医环境和医患关系。我很早就说过,医患关系紧张,整个社会都要付出代价,包括医生本人,因为医生自己始终也会是病人,即便是没有伤医的情况下。
其实,我一直很想写点如何改善医患关系方面的小东西,但主要是懒,一直未曾动笔。在这一点上,我很敬佩你,因为你行动了。
下面,作为你的长辈(哈哈,好骄傲!)和前辈,我来说点我的个人观点,希望对你有点帮助,不对之处,敬请谅解。
关于文书
病历是年轻医生进步的阶梯,我是这么理解的。当初我在安医附院实习时,是这么写大病史的:1、先去看住院证,是什么病;2、看书,就看那个病;3、问病史、体检;4、再看一遍书,找找自己的疏漏,如果有时间,就再看一次病人;5、动手写病历。上级医生查房是这么写的:1、上级医生查房时用自己准备的草稿纸记录;2、看书;3、打草稿;4、写查房记录;5、誊写到笔记本上。那时,我们是全手工一个字一个字的用钢笔写的。反正自觉进步很快,轮转到每个科都会受到表扬。至今,我还对几件事记忆犹新,其一,一天正在忙活,来了一群见习生,见面就老师长老师短的叫,缠着我非要我带他们搞一次问诊和体检,那时,我哪见过这阵势,正好来了个新病人,我就过去了,一遍下来,我说:这像心包积液啊!立马一个见习生高声回答:老师你太厉害了,他就是心包积液!要知道,那时,我没看到住院证更没有任何影像资料。其二,儿科一个孩子诊断为先天性幽门肥厚,但大家都说没包块,我不信,慢慢摸,终于摸到了,还教孩子爸爸也摸到了,孩子爸爸高兴地说:医生你真厉害,医院,看了起码几十个医生,都说摸不到!其三,一个女病人我看了是典型的胰腺癌,主任医师查房时我汇报病史说腹部可扪及一包块等等,主任摸了以后说没有。因为病人有后台,后来全院会诊,外科主任说:有包块。后来CT出来确诊胰腺癌。等等。不是向你炫耀什么,只是告诉你病历的重要性。
我曾经很花了一番力气指导科里的年轻医生写病历。当时,一个工作过两三年的小姑娘对我说,手写病历真能学到东西。她说刚工作时,医院只是拷贝粘贴,结果什么也没学到。
至于发达国家,应该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医生查房就拿个微型录音机了,查房时对着录音机说,然后改医嘱,然后把录音机扔给秘书就该干嘛就干嘛去了。当然,这些也是听别人说的。
关于沟通
工作中发现,很多时候沟通做得好、做得提前,可以避免纠纷。比如,近几年,科里几乎没有一例死亡(手术并发症例外)病人闹的。我是这么做的,来时就抢救的,肯定是一边组织抢救一边叫别的医生谈话签字,我中间抽个空去加强一下谈话效果,确实抢救不过来的,反复谈,逐渐加强力度,直到家属同意停止抢救。来时很重的或疾病本身有猝死可能的,一定要谈到死,要有家属签字。曾经有个心衰病人上午来下午就死了,儿子不能接受,说:我好好的来的,怎么就死了?我说:你来时什么情况你自己比我们清楚,已经一个多星期不能睡了,医院没床,你才到我们这里,这都是你自己说的;而且病情我们也跟你沟通过了,随时会死,你也签字了。你现在说他好好的来的。好好的为什么不呆在家里呢?虽然儿子也带了几个朋友来,终究没有闹。这里说到签字,我想插一句,我没亲身经历过,但据说到了法庭,病人和家属的签字其实对医生是起不了什么保护作用的,但没签字问题可就大了去了。还有一次,一个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的老太太从入院到死亡大概只有4个小时。一来,我就守在床边抢救,一直到平稳后又观察了近一个小时,我才走,到爸妈家吃顿饭,刚到家,电话就响了,我一惊:不好!等我赶到,发现已经是回天乏力了。赶紧接着抢救,同时谈话,家属说:本来好好的,就是吐了,护士去打了一针,没几分钟就不行了,肯定是你们的责任!我说:你们做为家属的心情我理解,你们有想法可以走司法途径,可以提请诉讼。责任问题不是你说我们有责任我们就有责任,也不是我们说我们没责任我们就没责任,现在的首要问题还是抢救病人,但我们医生是人,不是神仙,不是所有的病我们都治的好。后来,家属终于放弃了,我帮助把病人推到院子里等家属的车来,寒冷的冬夜我在院子里足足陪他们冻了2个小时,期间,还让护士长送了件羽绒袄下来,当天夜里肩膀痛彻心扉,到现在也没好清。在陪伴他们的时候,病人的儿媳妇开始不停地说:就是你们的责任!我想:他们没吵没闹,家里亲人走了,听两句抱怨也没什么。就静静地听着,不说话。接着,她和我聊起了家常,聊着聊着,说:你们可能有责任。我们接着聊家常,然后她说:其实早有预兆,算命先生说了,我们村子今年要死三个,已经死两个了,真没想到第三个到我们家了。等等等等。我就一直听着,偶尔插两句话。一直到他们走,没再说责任的问题了,一个儿子说:我们要是闹吧,医院不好,对老太太也不好。我一直等到家属的车开来,目送他们离开,一个女家属冲我摆摆手说:谢谢。等他们离开,我赶紧冲回办公室,在空调下狂吹。事后,我告诉我的同事们,虽然我没有责任更没有义务去陪伴他们,但是,他们的亲人是在这儿没的,我觉得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我应该去陪伴。
平时我从不和病人及家属正面冲突,但也有例外,我曾在走廊里对一个家属大发雷霆。事情是这样的:病人是一个扩张性心肌病、心衰、室速的女性,来时我就和家属谈:你的病很重,随时会走的(第一次和家属谈话,尽量不用“死”这个字),建议到条件更好的安医、省医去。家属不愿意走,我说:那这样,你这个病是随时会死人的病,你既然来了,医院的信任,我们肯定会尽心尽力地治,但我不敢保证你能好转出院,万一死了,你不准闹,你要敢闹,我立马打电话报警。家属点头同意。几天治疗后,心衰明显改善,家属没打招呼就全部走了。结果,病人突发室速、阿斯综合征,好不容易抢救回来,家属才赶到,到了就在走廊里各种乱蹦喧嚣,同事们都控制不住,我到走廊,对家属大发雷霆:叫什么叫!不是早就告诉过你她这种病随时会死吗?你们竟然不打招呼就全部跑光了!现在有什么理由叫!来的时候都跟你们说清楚了!赶紧出院,你这病人我们不治了!给他办出院手续!家属一下子软了:我们不走,我们还想治几天。当然,对于这样的高危病人,同事们也都非常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anjiz.com/gbtt/10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