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于: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18(10):~
作者:庄先静,周杰,张鸥,耿雨,李思源,缪国斌*
单位:医院心脏内科,北京
摘要
在我国冠心病是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疾病。关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探讨一直是我们的研究热点。研究发现,D型人格是冠心病发病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回顾了人格与冠心病的相关研究,重点介绍了D型人格,包括其起源、特点及评估方法,阐述了D型人格致冠心病的国内外临床研究进展及相关作用机制,以期为改善D型人格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提供依据。
据统计,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居于首位,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atheroscleroticheartdisease,CAD,简称冠心病)患者大约有万,冠心病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冠心病是一种多病因疾病,传统的危险因素包括家族史、高血压、高脂血症、糖耐量异常和吸烟等。随着近年来研究的进展,新发现的危险因素有冠状动脉钙化评分、C反应蛋白、脂蛋白a、颈动脉内膜厚度、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相关的磷脂酶A2,以及高密度脂蛋白等[2]。此外,D型人格也被发现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年《欧洲心血管预防指南》把D型人格列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常规筛查项[3]。本文针对人格尤其是D型人格与冠心病的关系进行分析总结,旨在为改善D型人格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提供依据。
1人格与冠心病
年,心血管病专家Friedman和Rosenman研究发现了一组与冠心病有关的行为-情感综合征,并将之命名为A型行为模式(typeAbehaviorpattern)[4]。A型行为模式主要表现为争强好胜、易激动、暴躁、气愤和缺乏耐心等。早期A型行为模式和冠心病关系的研究几乎均呈现为阳性结果。但随后的“多危险因素介入试验”(multipleriskfactorinterventiontrial,MRFIT)结果显示A型行为模式和冠心病没有明显的联系[5]。年我国学者洪伟等[6]提出A型行为中的某几个因子如争强好胜、敌意因子等心理因素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病相关。随后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anjiz.com/gbtt/4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