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得好吗 http://m.39.net/pf/a_4334845.html梧桐细雨:说好一定休息一个月,怎么不休息啦?因为我的血糖问题、行动问题仍没解决,对怎么康复还是好迷茫哦!郎中说“糖压脂要低,动静须相宜”,十个字颠覆了我的七十年人生噢,目标已定,但执行谈何容易?!......以我的理解给冠心病下了个定义:是指位于心脏上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了,堵塞了,造成胸闷胸痛症状。......我现在瞻前顾后想搞明白的、所关心的还是冠心病科普问题,这也正是郎中要广为普及的......。
梧桐细雨:女,72岁。年4月8日因胸痛在上海九院住院,严重狭窄几近闭塞的前降支近段植入支架,4月13日出院,由此开启支架后的康复之路......
-1-
没有瞻前,何谈顾后?
我为什么会患上冠心病?是什么时候得冠心病的?
这个要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
我的“三高”历史悠久(郎中:读史使人明智,也可以用在这儿啊):
五十年前,就测量出我的血压高,我马上回答医生,父亲的遗传。
二十年前,我突然不用减肥就自觉消瘦,浑身乏力、眼睛迷糊,医生祝贺我患上了糖尿病,我回答医生,母亲的遗传。
血脂的四个指标也屡屡冒进,也吃过药,只不过是吃吃停停。
那时体检血粘度也不正常,达到二级,总之仅仅只是高血压,只是糖尿病,只是高血脂而已。
我因当时已患上胆囊炎,吃东西已相当注意(所以说我的“糖尿病是吃出来的”相当冤枉,偶尔在外吃顿工作餐还被人嘲笑:没出息,难得打一次牙祭就如此一败涂地!)。医生嘱咐我要运动,做不到。
我以码字为生,三动两动的,一天就过去了,领导布置的任务就完不成了;不熬夜,也做不到,我要读文凭;压力肯定是有的,上有老下有小,挣钱养家是必须的。(我是有一句说一句,我不能因为我没有胡吃海喝,没有放纵欲望,而否认我有不良生活习惯进而否定医学结论。)
因此,遗传因素、三高、久坐不动、主观不重视、缺乏科普知识等等坏习惯,是损坏血管的罪魁祸首(郎中:梧桐细雨阿姨的认识不可谓不深刻。)。
照现在的科普知识推论,应该是血管开始硬化的时候,就是我踏上冠心病之路的时候。
那么血管什么时候开始硬化的?我不知道。
应该是一个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吧。在你的不以为然中,在你的无知中,在你的疏忽中,血管内皮被油脂粘牢了,被糖份浸泡了,血管垃圾沉淀在血管壁上了,积聚成斑块了,硬化了,血管变狭窄了,血流不过去了。这一切都意味着血管有毛病了。如果这个毛病发生在脑子,就是脑动脉硬化;发生在下肢,叫下肢动脉硬化;发生在肾,叫肾动脉硬化;发生在眼球,叫眼动脉血管硬化;发生在心脏,就是冠状动脉硬化。
记得退休后单位体检,做过颈动脉超声测试,右侧血流不畅,估计有堵塞或者有斑块了。这是第一次比较明确的警告,我应该警觉,对斑块采取措施了。可是没有,医生说不要紧的,年纪大了都有点的。你如不放心,就弄点药吃吃吧。
既然医生说不要紧的,我有什么不放心呢?(郎中:这算不算甩锅?让我好生思索一下。)
生活中常常有这种随意。没有坏心,是纵容。因为谁都不爱吃药,谁都不想有病。
后来我经常下肢浮肿,一直肿到脚踝骨,肿到脚背,穿鞋很难看,双腿也因此沉重得挪不开步,每次都查肾,没问题;查双腿深静脉,也没问题;最近的一次查出下肢动脉好像有点毛糙。医生说,这和水肿不相干的呀。
患者面对医学科学的数字和外文更是一片混沌,极度弱智。猜想,这大概也是血管硬化发出的警报,我仍浑然不觉。
现在回忆往事,推算我到底什么时候患上冠心病的?依稀想起大概五年前,我曾胸痛过,却因医患互信问题而与“冠脉造影”擦肩而过。
假设那次做了造影,结果是50%狭窄,那还不算冠心病,退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阶段,继续等待发展;如果是75%以上狭窄,恭喜你,从此你就是冠心病患者。装支架,重建血运。如果90%以上更严重狭窄甚或闭塞,就是抢救!终极搏杀,惨烈啊。
能有终极搏杀机会的,还算是幸运的。突然绞痛,突然倒地,突然......。
在我入院前,我的一位朋友心脏骤停,三四分钟就没了;另一位朋友心绞痛在重症急救室昏了三天,抢救,装支架。
这些天,一直想理清一个问题,冠心病非要走到终极搏杀这一步吗?
冠心病可控吗?如果可控,哪里是它的可控点?
现在医学如此发达,心脏的手术仅在一个针眼大小的创口处即可完成,生命却在迷茫中、在愚昧无知中结束,如此结局,你瞑目吗?
我曾向郎中呼吁:科普,科普,病患需要科普!
然而一篇一篇翻看《郎中谈心》,越来越感到呼吁的中气不足,原来人家郎中早就科普过了!
这几天,在微医院一位心外科医生的演讲,他说一个完整的医学链条的概念应该是: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医院只是做了诊断和治疗这一段,周而复始的“心脏病——治疗——心脏病——治疗”,于是三五年前在他手里做手术的患者又会回到他手里,再次重复三五年前的手术。
这个短视频让我很震撼。“完整的医学链条”,似乎是黑暗中蓦然迸发出的一道白光,让我眼前一亮!我们的终极目标不就是呵护生命吗?
然而,细细思量,我又回到了现实中,医生和患者好像一直在隔空喊话,科普和接受完全是两层皮........怎么回事啊?谁做了“驼鸟”?哪里是“硬伤”?
仍然是剪不断理还乱.........
我怎么得上冠心病的?
科普拎重点:不良生活习惯—→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侵蚀血管—→血管内皮损伤—→形成斑块—→斑块破裂—→形成血栓—→血流受阻进而堵塞—→脑梗或者心梗,总之各种梗。
就算我已把原因找出来了,那么该如何预防?我怎么知道我是否有病?如果做检查,该做哪些检查?哪些指标说明身体的什么状态?
我一直耿耿于怀的是,这些检查有用吗?4月4日,我胸痛症状已经十分明显,甚至在急救车上做心电图,在医院急救大厅再做一次心电图,结果竟然还是正常的!冠状动脉堵塞到什么程度心电图上才能显示异常?彩超、验血等等一切检查难道都是聋子耳朵?(郎中:心电图、心超、冠脉造影和实验室检查是各司其职,谁也代替不了谁;试图通过某项检查且只检查一次就确诊或排除疾病,这不科学。所以有时候医生要求你反复做心电图或多次验血。)
既然是摆设,叫患者如何不迷茫?叫医者如何作诊断?
而对显示出来的问题,一方面患者不知道是狼来了,另一方面医生见怪不怪,这不是全民麻木了嘛!
还哪里谈得上什么预防?!
-2-
没有顾后,瞻前何用?
现在,我应该是处在完整医学链条的康复阶段了。
我想知道的是,除了终身服用抗栓药还有其他康复手段吗?因为我分析了一下,所有引起冠心病的原因依然存在:还是三高、还是久坐不动、更要命的是年龄又上去了,那么,等待我的宿命是不是再过三五年,血管重新狭窄,我重新去九院找郎中给我再放支架,再重建血运啊?
不!我的命运我要掌控!(郎中想起了老贝的那句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那么有没有关于康复的科普啊?要简单的、易操作的、一目了然的、要病患版的哦。
所谓“病患版”,是站在病患的角度想问题。让病患一看就明白,当然我更希望普及一下如何看检查报告的常识,如果检查报告的数据都正常,患者应该顺着什么思路再走下去,总要把毛病找出来的,对吧?看到这里,郎中也许会不耐烦,要责怪我这个老太太过于纠缠了。(郎中:嗯嗯,这个老太有点儿烦,有点儿缠。)
且慢!辛苦的郎中们,看来你们得原谅一下全体不做郎中的人们,大多数人都认为,世上的事情每件都重要,唯自己的身体可以马虎一下,可以怠慢一下的,等到重病缠身,才后悔怎么当时没有注意身体发出的信号,怎么没有抚慰一下身体的劳累!这也算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吧?如果主人对自己身体不关心是为了家庭为了事业,那么他是大爱的榜样(郎中:这个也不值得提倡,更不是大爱。);如果为了放纵为了享受,那么他是自我糟蹋的结果(郎中:这个要严肃批评)。但是无论怎样,在医生面前都是病患,经历了终极搏杀,都应该同样走上康复之路的。
今天,我明白了,健康,是自己的事情,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但是我已经错失了许多可以不病的时机(郎中:阿姨你这是顾后还是瞻前啊?......不过,您是对的,不瞻前,何来顾后?!)。
虽然,我可以从《郎中谈心》中获取康复的知识,《心之梦》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anjiz.com/gbtt/6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