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

辽西首例冠脉介入精准医疗,市二院开展辽西


辽西医疗界冠脉介入治疗领域再突破!3月5日,市二院心脏中心团队利用全新的检测技术:冠状动脉OCT(光学相干断层显像)技术,精准为患者评估病情,彻底解除患者的“心”病,填补辽西心脏介入领域在该项检查上的空白。同时,也标志着市二院冠脉介入诊治水平迈上精准治疗的新台阶。

古稀老人心脏不适,是否介入成难题?

今年70岁的武奶奶,虽然已年过古稀,但身体一直硬朗。从年初开始,武奶奶快速消瘦,同时出现腿脚无力、全身乏力等症状,起初全家人以为是年纪大消化不好的缘故,但渐渐地武奶奶开始变得体力不支,极易疲劳。

年7月,武奶奶突然感觉一阵剧烈的胸痛,胸前仿佛被一块石头压住,喘不过气,没过一会便大汗淋漓,这下儿子急了,赶医院就医,诊断为“室上性心动过速”,经过治疗,武奶奶的情况有所好转,但家属始终不放心。在情况好转后完善平板运动试验呈阳性,行冠脉CTA显示:左侧冠脉主干见混合斑块形成,管腔局部中度狭窄,前降支管壁不光滑,近段见混合性斑块,管腔局部重度狭窄,前降支中段见非钙化性斑块,管腔轻度至中度狭窄,前降支中段见与心肌关系密切;对角支近段见非钙化斑块,管腔中度至重度狭窄;左旋支起始部见混合性斑块,管腔局部轻度狭窄,需要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明确血管壁内的病变成分。医院不具备开展介入手术的条件,建议武奶奶转院治疗,经多方打听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张占修医术高超,遂至市二院就诊。

OCT明确病因,为患者解“心”忧!

“一般来说,当冠脉造影提示单支血管病变,狭窄程度超过75%时,建议进行支架置入。但这不是绝对的。”市二院常务副院长、心脏中心主任张占修分析,有些狭窄程度超过80%,但斑块性质稳定,不一定要放支架;有些狭窄程度不到70%,但斑块性质不稳定,可能也需放支架。

为更加精准的判断患者冠脉狭窄程度、斑块性质,确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张院长决定为其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显像(OCT)”。检查结果明确患者无需植入支架,继续药物保守治疗、密切随访即可,避免了不必要的支架植入,极大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据悉,3月3日,市二院引进辽宁省首台全球最新一代OCT设备并投入使用,为广大冠心病患者精准治疗提供有力的保障,OCT技术的开展,标志着市二院心脏中心在以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IVUS)、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测定(FFR)、冠状动脉内旋磨术(RA)等成熟技术为基础的冠脉介入精准医疗布局上,再次实现新的突破,也标志着冠脉介入治疗精度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OCT助力精准治疗冠心病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尤其冠心病流行日益严峻,有效预防其发病、延缓病情进展和救治复杂冠脉病变,成为亟待攻克的临床壁垒。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已经成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线治疗选择。为了进一步达到精准治疗的目的,确保患者治疗的策略和评估治疗的效果,开展腔内影像学检查手段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

光学相干断层显像(OCT)是目前世界上精度最高的心血管腔内影像学技术,能够清晰的显示血管壁内的病变成分,有“光学活检”之称。利用OCT可以精确揭示冠心病的发病机制,避免不必要的支架置入;在进行支架植入时能实时优化和选择适合的支架、保证支架贴壁及膨胀满意,减少并发症,增加长期的临床安全。本次引进的新型OCT系统(OptisTMMobileSystem),图像识别精度达10um,其冠状动脉造影及OCT横截面影像实时融合功能,极大提高了复杂解剖结构的识别及定位;实时3维重建结合飞行模式、VR重建等功能,可°无死角的观察管腔内部结构及分叉病变开口,尤其提高了对血栓病变、钙化病变、分叉病变的识别精度,对优化治疗策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anjiz.com/gbtt/763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