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的疫情,把疫苗折腾成了一个网络热词。无数大咖都想把这个事儿说明白,但越说越复杂,越说越乱。
疫苗是什么?说给专业人士并不难,但难的是说给大众,大众还能听懂。
01什么是疫苗?
做个比喻吧:
超市比作是一个人体,一个小偷就代表一种病毒
有一天,警察带来几张小偷的照片,交给安保部门,保安们认真学习后,每个人都记住了小偷的模样!如果小偷胆敢进入超市偷窃,必然被抓!
那么,请记住这个比喻:
超市=人体
小偷=病原体
保安部是免疫系统
保安是免疫细胞
警察带来的小偷照片,就是关于小偷的疫苗
保安记住了小偷的样子,就是产生了抗体,免疫系统有了免疫应答
保安抓住了小偷=免疫细胞清除了病毒
02什么是病毒变异
小偷也不想被抓呀,既然有了我的照片,那就干脆化个妆吧,贴上胡子,戴上假发,企图蒙混过关。但是系统也不傻呀,不光是保安,还有人脸识别系统呢,就算你做了一些修饰,我依然能认出你,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变异对于疫苗是无效的,依然可以把变异的小偷识别出来。但是有的化妆太离谱了,男的化成女的,白人化成黑人,连识别系统也识别不了啦,那就是变异导致的免疫失败。
03三种新冠疫苗的技术路线是什么?
也用比喻法吧,
灭活疫苗:就相当于小偷的照片,标定了特征,但本身是死的,没有任何危害,但是识别性也略低,有效成分还会越来越少,所以还要加强免疫,要打两针也就是这个原因。
载体疫苗:是一个真人扮演的小偷,有小偷的服装,小偷的面具,带有小头的特征,就是腺病毒载体疫苗,它是活的病毒,会跑,会复制,身体免疫系统要真的模拟和它的对抗,所以持续周期长,免疫效果好,因此,也就需要打一针。
亚单位重组疫苗:可以比喻成小偷身体的一部分,比如小偷的脑袋,仅凭借这部分特征保安们就能识别整个小偷。它用特殊的方式比如蛋白质水解,或者化学分解,提取新冠病毒具有免疫活性的一些片段,将其制备成疫苗,完全无害,但也可以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但因为安全性好,识别性弱于载体苗,所以要打三针。
4哺乳期打新冠疫苗安全吗?
很安全!新的新冠疫苗接种指南,已经明确哺乳期接种是安全的。
经过了14亿剂次的测试,已经证明了我国疫苗的安全性,历史上也没有如此数量级的安全性测试。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冠疫苗接种指南,明确不包括哺乳期妇女。
通常的疫苗接种禁忌包括:
(1)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
(2)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3)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
(4)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5)妊娠期妇女。
5为什么抖音很多医生在说哺乳期不能接种?
首先他们不是专业的计划免疫医生,其次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anjiz.com/gbtt/8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