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

抢先看中国心血管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白皮书


北京皮炎医院哪里好 http://m.39.net/pf/a_8833134.html

创新引领,研究先行。

系统的行业研究对于实现更有效创新,洞悉创新趋势,找准创新突破点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呈现心血管领域行业发展脉络,引领心血管医疗器械创新动向,由CCI牵头,来自医疗机构、工程院校、器械企业、投资机构等50多家单位的专家共同编撰完成了《中国心血管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白皮书》,白皮书将于11月18日重磅发布。

内容抢先看!以下为白皮书第三章诊断篇节选内容“影像学检查器械综述”。

3.1.1影像学检查器械综述

随着新器械的研发和新技术的应用,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冠状动脉CTA(CCTA)、心脏磁共振成像(CMR)和核素心肌显像为代表的心血管成像技术,已成为诊断冠心病、心肌病等不可替代的手段,并在鉴别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近年来以血管内超声(IVUS)、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和血流储备分数(FFR)为代表的冠状动脉腔内影像和功能生理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这些影像技术和冠状动脉造影一起,已成为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基石。

CCTA作为无创性心血管影像技术的代表,在评估冠状动脉狭窄、识别易损斑块、指导慢性闭塞(CTO)病变介入治疗以及评估支架植入术后疗效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由CCTA和FFR结合而来的FFR-CT技术,能够提供可靠的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价[1,2]。基于能量频谱技术,CCTA可对易损斑块进行较为精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在显示斑块组织学特征和功能学特点方面具有相当的潜力[3,4]。在指导CTO病变介入治疗方面,CCTA可提供闭塞段血管走行的图像信息,帮助介入医师制定具体的血运重建策略[5]。而基于CCTA的CT-RECTOR评分,则比传统的J-CTO评分具有更好的预测手术成功率的能力[6]。生物可吸收支架(BRS)克服了金属伪影的影响,CCTA和FFR-CT能精准评估BRS植入后的管腔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情况[7]。近年来,基于CCTA的管腔内密度衰减梯度(TAG)作为一种反映冠脉血流情况的新指标得到了较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anjiz.com/gbyy/985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