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CTA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医院。但冠状动脉CTA成像时如何选择参数、如何在保证成像质量的同时降低辐射剂量则需要大量临床经验的积累。
来源: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
冠状动脉CTA的“昨天”
医院放射科郑敏文教授在介绍冠状动脉CTA时说:“使用CT来成像冠状动脉或者心脏,本身就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冠状动脉CTA刚开始大规模临床应用时,并未考虑控制辐射剂量。更一度有研究显示冠状动脉CTA的辐射剂量高于普通冠脉造影。
辐射可能会给患者带来潜在的威胁,有研究显示,每增加一个mSv的情况下,增加十万分之五的致癌风险。而且儿童及女性对辐射剂量的敏感性更高。因此,近年来降低心血管CT辐射剂量的方法越来越被重视。年国际心血管CT协会发布了《心血管CT辐射剂量优化指南》;年《中华放射学杂志》出版了《心血管CT成像辐射剂量优化中国专家共识》,均对心血管CT辐射剂量管理优化指明了方向。
郑敏文教授也专门强调了国际上辐射剂量管理的ALARA原则:AsLowAsReasonablyAchievable,“即要求在尽可能低的辐射剂量下,保证足够诊断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
如何降低冠状动脉CTA辐射剂量?
冠状动脉CTA辐射剂量降低可以通过扫描模式的选择和扫描参数的设定来实现。选择合适的扫描模式能够降低辐射剂量,但需要参考目前所使用的扫描仪器来进行选择。后64排CT降低辐射剂量的扫描模式有三大类:前门控序列扫描模式(曝光时间短,辐射剂量低)、大螺距前门控扫描模式(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和双能量扫描模式(可以同时进行心肌灌注的成像)。
选择合适的扫描模式后,需设定具体的CT扫描参数。可以降低辐射剂量的参数包括:管电压、管电流、螺距(大螺距)、管电流调节、合适的扫描范围、迭代重建等,其中管电压和管电流的降低是主要降低辐射剂量的参数。
一、管电压决定了X射线的质,管电压越高,X射线能量越大,穿透力越强。当其它参数不变时,辐射剂量与管电压的平方成正比,所以管电压降低会使辐射剂量大幅度降低。但当管电压降下降时,噪音增加,影响信噪比和空间分辨率,对图像观察和诊断带来很大影响,因此需要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对图像进行修饰后才能采用。对于心血管成像而言,降低KV理论上可增加高原子序数(如碘和钙等)物质的光电效应,使CT值增高,让血管成像更清晰。
二、管电流决定了X射线的量。管电流降低,X射线量和辐射剂量也会相应减少。目前很多CT扫描仪上都内置自动管电流调控技术,可根据体重、身体宽度等自动调节管电流。
三、螺距越大、床移越快,扫描时间就越短,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也越低。但加大螺距意味着间隔增大,可能造成信息丢失,影响最终成像效果。郑敏文教授建议,单源CT螺距最大不能超过1.5。
四、迭代技术并不能直接降低辐射剂量,但它是降低辐射剂量的技术保证。和常规CT重建图像方法所用的滤波反投影(简称FBP)技术不同,迭代重建技术采用了多种计算技术虽然处理时间长,但效果却好。这是一种间接降低剂量的技术,常与降低管电压配合使用。
行低剂量扫描时的两个重要指标
郑敏文教授还特意强调了在行CCTA时需特别注意的两个重要指标:心率(HR,bpm)和体重指数(BMI,kg/m2)。前门控序列扫描的大螺距前门控扫描时,对心率的要求非常之高,在选择不同参数时一定要根据患者的体重来进行个体化参数设计,才能最为合理的进行低剂量扫描成像。
首先,“临床可以略微放宽范围,即低于70bpm的心率,也可进行大螺距前门控扫描。心率过快往往会产生大的成像问题,无法满足诊断要求。所以选择模式时一定要参考心率。”
其次。根据患者的体重来进行个体化的参数设置,决不能“一刀切”地将患者参数都设为80KV、mAs、自动管电流调节。若BMI差距较大,参数设置则完全不一样。只有进行个性化、个体化的参数设置,才能够最大限度、最为合理的进行低剂量扫描成像。
总之,冠状动脉CTA辐射剂量的降低可通过扫描模式的选择和扫描参数的设定来实现,在临床工作中结合自身经验设置个性化的扫描方案,实现低辐射剂量的冠状动脉CTA并非难题!
下一期,郑敏文教授也将会为大家讲解低剂量冠状动脉CTA另一方面:降低碘负荷(低浓度对比剂/低对比剂用量),敬请期待!
置顶
北京专业治白癜风的医院白癜风药膏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anjiz.com/gbzz/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