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治疗冠心病,小美相信大家一定都听说过搭桥手术,这是属于西医的方法,那么,对于中医如何认识冠心病,如何治疗冠心病,又有多少人了解呢?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胸痹心痛系心脉闭而不通,因而引起憋闷疼痛的病症,主要原因是由于胸中正气不足,以致阴寒、痰浊、气滞、血淤、食积之邪上扰胸阳,闭阻心脉,致使胸中气机不畅,滞塞不通,血脉淤阻而发生此病,正所谓“不通则痛”
冠心病心绞痛是本虚标实。
本虚症包括气虚证(心气虚证、肾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心阴虚证、肝肾阴虚证、心肾阴虚证)、阳虚证(心阳虚证、肾阳虚证、脾阳虚证、心肾阳虚证)、阳脱证、气阴两虚证、阴虚阳亢证。
标实证包括痰浊证、痰热证、水气证、气滞证、血淤证、寒凝证、热盛证、食滞证、痰瘀互结证。
诸本虚证与标实证又可兼见,呈现虚实并见,寒热错杂之证。同时还可伴有其他脏腑见证,如肺气郁闭证、腑气不通证、肝脾郁结证、心肾不交证等。
1.辨证论治
(1)痰阻心脉证: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
(2)气滞心胸证:柴胡疏肝散加减;
(3)心血瘀阻证:血府逐瘀汤合失笑散加减;
(4)寒凝心脉证:瓜蒌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5)心气亏虚证:保元汤加减;
(6)心阴不足证:生脉散合天王补心丹加减;
(7)心肾阳虚证:参附汤合桂枝甘草汤加减。
中医药在治疗冠心病的优势首先体现在辨证论治,根据不同证型分别或综合采用: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祛痰化浊、行气、滋阴、补阳等中药,它们能通过多途径、多靶点的整合作用而起效,个体针对性强,因而取得明显效果。
胸阳痹阻型:
治宜宣痹通阳,逐饮降逆,理气活血。
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
寒凝血瘀型
治宜温阳祛寒,活血止痛。
方药: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味。
心脉瘀阻型
治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合丹参饮加减。
气滞血瘀型
治以理气活血,祛瘀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味。
气虚血瘀型
治宜益气活血,温补肾阳。
方药:党参合剂化裁。
心肾气阴两虚型
治宜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方药:生脉散合当归补血汤化裁。
阴虚阳亢型
治宜育阴潜阳,平肝熄风。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水饮郁肺型
治宜强心通脉,肃肺逐饮。
方药:参苏饮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
心肾阳虚型
治宜温补心肾,兼顾气阴。
方药:炙甘草汤合金匮肾气丸化裁。
阳虚欲脱型
治宜回阳固脱救逆。
方药:参附龙牡汤加减。
中药治疗冠心病,依据临床辨证,不论何种原因,最终导致冠状动脉的不通,从而引起临床诸症,治疗强调一个“痛”字,从“不通则痛”到“通则不痛”
总之,中医治疗冠心病,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的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通过辨证论治,体会中医的同病异治法,切不可只顾心脏而伤及脾胃,损害肝肾。
化痰活血法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
李某,男性,65岁,国家干部,于年4月1日来诊。
主诉为阵作胸闷疼痛1年余。病人1年前在国外开会时自觉胸闷憋气持续40min后缓解,当时未引起重视,半年前查体发现陈旧性前壁、下壁心肌梗死,予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病变累及左主干、前降支。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并安装支架2枚。后一直服用波立维、舒降之、倍他乐克、悦宁定、鲁南欣康等。
现活动后气喘,偶有心悸、心跳间歇感,夜眠差,余食纳可,二便调,长期服用舒乐安定维持睡眠。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多年,糖尿病病史多年。查体:舌暗、苔薄黄腻、脉弦;形体肥胖;血压/90mmHg,心率62次/分。
西医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PTCA加支架术后,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功能Ⅱ级,高血压,糖尿病。
中医诊断:胸痹,喘症。
治则:化痰宣痹,理气活血,兼以益气。
处方:小陷胸汤与冠心Ⅱ号方加减。
全瓜蒌30g、川黄连12g、薤白30g、藿香30g、佩兰15g、丹参20g、赤芍12g、红花10g、川芎10g、桃仁12g、元胡12g、太子参15g。三七粉1.5g,每日2次冲服。
5月9日二诊,病人诉服前方后已无明显不适。效不更方,继以前方调理使用。
患者年老、久病体虚、胸阳不振、气虚血瘀,活动后气喘,时有心悸、心跳有间歇感乃至夜卧不安,舌脉则提示了痰瘀互结,微有热象。
方中太子参扶正益气,固本培元;全瓜蒌、薤白理气宽胸,豁痰泄浊,振奋胸阳;丹参、赤芍、红花、桃仁、三七粉化瘀定悸,加以血中之气药川芎、元胡以增推动之效、消除体内有形、无形之瘀;藿香、佩兰以促脾运,芳香燥湿除痰;患者夜寐不安,微有热象,佐以黄连,清心除烦,宁心安神。
结胸一证,出自《伤寒论》,泛指邪气滞于胸胁、脘腹之病证,为湿热互结而成。本案中为痰瘀互阻于胸中,同时兼有气虚,故用小陷胸汤与冠心Ⅱ号方加减化痰活血。胸痹主要的中医病机为血脉瘀滞,所以活血化瘀治法是中医治疗胸痹的基本治法,冠心Ⅱ号现代药理学研究已经证实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等作用,其临床实践价值较高,突显出中医药在治疗冠心病中的重要地位。
温通活血法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
哈某,男性,43岁,内蒙古呼和浩特人,主诉“阵作胸闷痛一年余”于年10月28日来诊。
病人一年前因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回旋支狭窄90%以上,PTCA并安装支架3枚。两个月后再次出现心绞医院就诊考虑支架内再狭窄,再次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此结果,予球囊扩张并再次安装支架3枚。以后经常出现腹胀、久坐明显、得矢气好转,平时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鲁南欣康)、阿司匹林、波立维、比索洛尔(康可)、京必舒新等,病情好转不明显。
现仍有胸闷痛,食纳可,二便调。既往有高脂血症史10年,吸烟30余年。查体:舌暗、边有齿痕、苔根部白厚腻,脉沉细;血压/70mmHg,心率62次/分。
西医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PTCA+2次支架术后,心功能Ⅱ级,高脂血症。
中医诊断:胸痹。
辨证:阳虚血瘀痰阻。
治则:温阳化痰活血。
处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桃仁10g、赤芍10g、白芍10g、金铃子10g、红花12g、当归12g、川芎10g、柴胡10g、枳壳10g、桔梗10g、藿香5g、佩兰15g、乌药10g。生甘草10g。水煎分服,每日2次。
年4月8日二诊病人胸背及肩胛部闷痛不适、畏寒喜暖、胸胁胀满、嗳气、二便调。查体:舌暗、苔黄腻、脉沉弦。
荜茇10g良姜10g元胡12g檀香10g
白芍12g柴胡12g红花12g丹参30g
生黄芪30g
4月28日三诊,背痛缓解、胃脘堵胀、嗳气好转、背仍畏寒,查舌紫暗、苔腻不明显、脉沉弦。上方荜茇、良姜加至12g,另加赤芍15g、玫瑰花12g以加强温通行气活血之功。半年后其妻因乏力更年期月经紊乱请陈老师诊治,问及其夫目前状况,诉一直坚持服用陈老师的处方,现在已经停药病情稳定。
纵观上方,编者认为温通活血法,为治疗胸痹心痛的治疗大法,但此法涉及如何变通以及如何应用,则是临床上一大难题;温通何处?何药温通?更是许多临床大夫所困之势。陈老一诊效果不显,二诊果断变通处方,治疗大法则不变,仍以温通活血为基础,着重疏肝理气,行气解郁,暖中健脾,以复脾胃升降之机,实则妙矣。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也有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三高、痛风、结石、男科、妇科等疾病的患者,请一定尽快使用中医调理,切莫置之不理、越陷越深。马上长按北京白癜风价钱白颠疯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anjiz.com/gbzz/1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