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

揭秘保健品会销模式骗局


会销,顾名思义是通过会议营销。主要是对特定消费群体,以亲情服务和产品说明的方式销售产品。而这种普通的营销模式,却被不少不法保健食品企业盯上,成为其牟取暴利的重要方式。

“保健品会销”模式在全国泛滥

广州市某社区仅米街道就有四家会销门店,一家门上贴着“进店可免费领取鸡蛋、面条”的告示,货架上摆满了南极磷虾油、高钙羊奶粉等保健食品,一些老年人正在体验免费医疗器械、等待“上课”。据悉,这些老年人每天早上都会来听课,不少还是专门乘公交车赶过来的。

有意思的是,开讲前工作人员竟将年轻人“请”出店外,称公司规定课程只向老年人开放。有记者到另几家门店尝试参加听课,均被拒之门外。

重庆王大爷与几位老人在广场锻炼身体时,一名促销人员热情地邀请老人们参加免费健康讲座,称包车接送,并在酒店安排了午餐,加入会员还可以免费领取粮油。王大爷到了酒店后发现听课的有上百人。主讲人自称健康专家,不停宣传“蜂胶”等保健食品的神奇疗效及健康床垫治疗失眠的功效。之后老人们被逐个安排做免费体检,并一直被推销,王大爷购买之前被工作人员拉着不让走,极力劝说并承诺“可以随时退货”。王大爷花元购买了12瓶“蜂胶”,回家后联系商家要求退货当即被拒绝。

据了解,通过会销销售的保健品,利润往往高达十几倍。去年温州市鹿城区查处的浙江康瑞祥生物医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虚假宣传和欺诈销售保健食品案件中,一盒售价为元的纳豆紫苏籽油软胶囊,其实成本只有几百元。

七旬老人“卧底”揭秘

76岁的重庆郑大爷,看到身边不少老友参加保健品讲座,轻信营销人员的鼓吹而花数万元购买后,决定“卧底”弄清楚保健品推销暗藏的猫腻并揭露曝光。他每天频繁参加各种保健品讲座,晚上回到家就把当天的情况用日记记录下来。郑大爷有一本厚厚的日记本,密密麻麻记录着他一年来参加的各种保健品推销讲座,涉及骗术之处还用红笔重点标记。

谈到这一年多的“卧底”,郑大爷感慨地说,每周他至少参加四五场讲座,每一场都是骗局,这些非正规保健品的营销员,都有惯用的套路和手段。正因为看过太多老年人被骗后的惨痛教训,如今他站出来,想为老年人说几句话。

结合近几年发生的类似案例,此文将涉及保健品骗局的所有问题进行整理,归纳概括成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揭秘。

一、老年人参加讲座的心理因素

1、期望心理。不想给子女增添负担,希望保健品能治好身体上的疾病,甚至心脏病癌症等;

2、恐惧心理。绝大多数参加活动的老人都有身体疾病,害怕疾病加重甚至死亡;

3、从众心理。郑大爷参加的每场讲座少则几十人,多则三四百人,总有人会后去买药,看到别人买,自己也买来试试。

二、保健品销售骗局的套路

套路一:以“免费牌”吸引上钩。

保健品公司在先期推销时通常会采取发放免费日用品、赠送药物、免费义诊等方式,放长线钓大鱼,给老年人制造不花钱就能看病、得实惠的假象。有的企业打出送个鸡蛋的口号:第一次领10个鸡蛋,第二次带人来给20个鸡蛋,第三次30个,第四次40个……以此“套牢”老年人。有销售人员称利用大数据的方法统计过,一个顾客被成功转换,只需要52.7元钱。

据业内人士透露,一些保健品销售现场的火爆景象,其实是精心策划的营销噱头。骗子利用各种头衔对自己进行包装,然后夸大产品效果,运用“送礼物”、“返利”等手段引诱老年人掏钱购买。一些老年人贪图便宜参加活动,随后就会以“温水煮青蛙”方式上当受骗。

套路二:以“专家牌”强力洗脑。

部分不法商家利用所谓的专家做宣传,通过专家讲座、专家义诊等形式,打消老年人的顾虑。

为了宣传保健产品的效果,讲座人往往被冠以国家高级营养顾问、军医老专家等各种头衔。为了让老年人对产品深信不疑,讲座者在宣传方面大做文章,为产品销售做足铺垫。有媒体调查发现,所谓专家,有的竟然是卖保健品店主,经过一番包装,“大忽悠”变成了“大专家”。而在“义诊”过程中,这些骗子经常凭空捏造出一些病症,吓唬老年人自掏腰包买高价保健品。

郑大爷曾参加一个“名医”卖风湿心脏病胶囊,还号称是祖传药方,但当有人问一些风湿病常识,“名医”却支支吾吾答不上来。

套路三:以“亲情牌”骗取信任。

保健品营销人员用得最多的就是打亲情牌,采取“温情攻势”,投其所好,通过各种“话术”极尽所能地拉近与老人的情感距离,一旦获得老人的联系方式、家庭情况等信息后,会表现得非常热情,不断对老人们嘘寒问暖,关心老人的疾病,主动上门陪老人拉家常、做家务,通过逐步的交流来骗取老年人的信任,打动老年人买保健品。有的推销员为了套近乎,采用死缠烂打的方法,每天一个关心电话,偶尔送点水果,真比伺候亲爸亲妈还热情,说到底,就是套老人近乎骗钱。

套路四:以“健康牌”恐吓老人

恐吓也是推销员们常用套路,老人对健康都十分渴望。不良商家抓住老人追求健康的心理,连哄带骗,将老人的钱装进自己的腰包。

有次有个推销员卖一种冠心病保健品,讲着讲着开始在大屏幕上放一些殡仪馆的视频,医院里病人的惨状图片,老人们见到这场面,很快就被吓住了。

郑大爷有次参加推销眼部药品的讲座,刚坐下来就被要求检查眼部,不到一分钟,所谓的“医生”就断定他有白内障,并威胁说会失明。

套路五:以“疗效牌”吹嘘哄骗

不良商家往往大肆宣传无限放大保健品的功效、疗效,模糊保健品和药品的区别,让老年人误以为自己买的是药品。有些甚至被吹成“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曾经销售老年人保健品的王东(化名),干这行两三年后,转行做其他生意。他说:“以前整天都在忽悠人,心理压力很大。现在转行了,压力小多了。”

他告诉记者,从事老年人保健品销售关键要会哄,哄得老人乖乖地掏钱买保健品。“将保健品的某一种功效无限放大,吹得天花乱坠,让老人相信它不仅有保健作用,而且能治病,很神奇。吃了它,其他药都不需要再吃。”

套路六:以“科技牌”吸引







































什么药治白癜风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anjiz.com/gbzz/231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