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胸闷、胸痛,做完造影,医生说要支架,可是我还不到50岁,放了支架,以后怎么办?
冠状动脉造影是检查,支架植入才是治疗,如果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治疗肯定是必须的。
可是支架术后,至少要吃1年的抗血小板药物(据说是两种),是不是有可能出血?
支架术后必须进行两联抗血小板治疗,对于一些特殊患者(心房颤动),可能还需要联合抗凝治疗,一些复杂病变,有可能需要延长治疗时间,确实有出血风险,所以医生要权衡患者的出血和缺血风险,个体化治疗。
如果支架术后1年内,我突然要手术怎么办?
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心脏科医生和外科医生都不愿意碰到,临时停药是唯一而无奈的选择。
支架都是金属的,将来还有可能再狭窄,血管内有金属,搭桥都不好办?
目前我们用的支架,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都是药物涂层支架,只要遵嘱服药,坚持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是非常低的;
只是支架术后,无论如何,血管内遗留金属是必须的。
放支架的血管将来有问题,需要搭桥怎么办?
您想的这些问题,心血管科的专家都替您考虑了~~介入无植入(生物可吸收支架)就是答案。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历程:
年,德国的Gruentzig首先施行了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
年,Puol和Sigmart将第一枚冠脉支架(裸金属)置入人体。
年,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stent,DES)投入临床,使支架的再狭窄率明显降低,使冠脉介入治疗进入到了一个新的纪元。
药物涂层球囊(DCB)或者称为药物洗脱球囊(DEB)及生物可吸收支架(BVS),开创“介入无植入”新理念,成为近年来的热点。
生物可吸收支架
生物可吸收支架的定义:
生物可吸收支架,又称生物可降解支架(BRS)、生物全降解支架。
支架的基体及药物载体涂层是采用在人体内可降解吸收的材料(聚乳酸、镁合金、锌合金、铁等)制成;
药物缓释抵御血管再狭窄;
支架最终降解并完全被组织吸收,血管结构功能恢复。
生物可吸收支架在人体内的变化过程:
支撑阶段(植入后1年内)
降解阶段(植入后1-3年)
恢复阶段(植入3年后)
与药物涂层球囊相比,生物可吸收支架保留了1年对血管的支撑,3年后达到介入无植入。
好处看得见
避免金属植入物永久存留在体内,可多次血运重建,不影响冠脉搭桥的实施;
避免“金属牢笼”禁锢,恢复血管舒缩功能,发生正性重构,带来晚期管腔获益;
可以随时进行核磁、CT等影像学检查。
解决部分患者对于金属支架存在的过敏反应和心理障碍,告别“金属心”。
很合我意!那我能不能用生物可吸收支架?
生物可吸收支架对患者及病变有一定的要求。
生物可吸收支架的适应症
目前我国生物可吸收支架的价格是明显高于药物涂层支架,所以,还不能作为冠脉介入治疗的常规选择;
推荐人群:
年轻、金属过敏、对异物存留体内有心理障碍等;
推荐病变:
稳定性冠心病或中低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参考血管直径2.75~3.75mm之间的病变;
预扩张效果满意的无钙化或轻度钙化病变;
分支血管直径不超过2.0mm的分叉病变;
长度≤20mm的病变。
不推荐病变:
左主干病变;
小血管病变;
严重钙化病变;
支架内再狭窄病变;
高度迂曲病变;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口部病变;
桥血管病变;
移植心脏冠状动脉病。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办吧!
你若健康,便是晴天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anjiz.com/gbzz/6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