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常合并冠状动脉高血栓负荷,可造成相关血管闭塞及心肌组织坏死,导致“慢血流”和“无复流”的发生,增加死亡风险。针对高血栓负荷,合理使用导管抽吸及冠脉内溶栓,是达到最佳疗效的关键之一。近期,医院杨峻医院张虹主任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杨峻医师:我们在遇到高血栓负荷患者时,主要有两种急诊处理方式:一是使用导管抽吸;二是做冠脉内溶栓。那么就患者的预后效果而言,这两种方法应以哪种先后顺序排列疗效更好?
张虹教授:目前为止,关于采用冠脉内抽吸血栓和冠脉内溶栓的先后顺序,尚没有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但众多中心更广泛开展的,是在冠脉造影之后先给予血栓抽吸,之后再给予冠脉内溶栓。前年医院葛均波院士在美国ACC会议上发表了一项冠脉内溶栓试验,试验组采用尿激酶原和替罗非班,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该试验中,先对患者进行血栓抽吸,再给予试验组溶栓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照组则给予生理盐水。就我个人的临床实践经验,虽然我没有相关试验经验,但曾有过相关经历,我认为是这样的,左冠状动脉是由左主干分出的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构成,在左冠栓塞后的造影结果中,一般显示为左前降支或左回旋支闭塞;如果通过造影导管或Guiding导管给药,那么一部分药物会流向左前降支、一部分会流向左回旋支,不利于药物在局部血栓达到最高浓度;因此,对于左冠栓塞的患者,我们一般还是主张先Guiding导管到位后导丝穿过闭塞部位;若血栓负荷重,那么还是先采取血栓抽吸,再冠脉内给予溶栓药物。但对于右冠栓塞,尤其是从近端闭塞的病变,药物的流经方向只有一个,那么在右冠造影发现右冠近端发生%闭塞后,我们无需等到Guiding到位并血栓抽吸,可直接通过造影导管给予冠脉内溶栓药物;并在给予冠脉内溶栓药物的同时,可以准备治疗导管及其它准备工作。在准备工作就绪后,再次复查右冠造影时发现,通过造影导管给予冠脉内溶栓药物后,许多患者的右冠状动脉已经开通了。那么就这种情况而言,我认为先进行溶栓治疗,优于先血栓抽吸后溶栓。所以,就我个人的临床实践经验而言,左、右冠状动脉采用的处理策略是不完全相同的。
张虹教授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西省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省心血管病介入质控部副主任省起博与心脏电生理委员会常务委员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高血压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全国委员
点击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anjiz.com/gbzz/8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