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

之江心学院外心脏骤停复苏的非ST段抬高型


中科让您告别白癜风秀健康 http://m.39.net/pf/bdfyy/xwdt/

本期作者简介

陈启,医学博士,医院心内科医师,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擅长冠心病、先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治及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础研究,目前主要从事于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7篇,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

本期指导作者简介

马元,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年6月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获得医学硕士学位。年8月于医院心血管内科参加工作至今,目前主要从事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及冠状动脉介入术,曾赴医院研修冠心病介入治疗。在心肌损伤和修复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院外心脏骤停是全世界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尽管已经在复苏和重症监护管理领域取得了进展,心脏骤停后患者的康复结果仍然很差。既往研究表明,在因心室颤动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引起的院外心脏骤停后成功复苏的患者死亡率约为40%。而缺血性心脏病是院外心脏骤停的主要原因。既往研究显示在不伴有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情况下,即刻行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心脏骤停后成功复苏的患者治疗中的疗效仍不十分确定。

去年发表在《NEJM》的《无ST段抬高的心脏骤停后行冠状动脉造影研究》结果表明,院外心脏骤停后,在已成功复苏并且没有STEMI迹象的患者中,未发现即刻血管造影的策略优于择期血管造影策略。但近几年也有其他研究指出,对于没有STEMI的心脏骤停患者,即刻冠状动脉造影可以获得存活获益,这种研究结果的差异可能与纳入有利于选用即刻血管造影策略治疗且预后较好的患者所导致的选择偏倚有关,也可能与患者人群特征的差异相关,而近期发表于《Circulation》杂志的“PEARL”研究为此提供了新的证据。

年-年共招募了99位(提前终止)院外心脏骤停复苏后的非ST段抬高型成年患者(18岁),院被前瞻性的随机(1:1)分至两组,接受或不接受早期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随访天统计主要终点及次要终点发生率。早期冠脉造影时间定义:抵达可进行经皮冠脉造影的机构后的2个小时内。主要终点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复合终点。有效性终点包括:好转出院,出院时神经状态良好(脑功能分级≤2级),左室射血分数>50%或24h内室壁节段运动无异常。不良事件定义为:在院期间再次心肺复苏,急性肾功能不全,肺炎,需要输血或干预的出血以及持续性低血压。

由上表可知,两组在疗效和安全性即主要终点无明显差别(55.1%vs46.0%,p=0.64)。早期冠脉造影不会明显增加存活率(55.1%vs48.0%,p=0.55)或不良反应(26.5%vs26.0%,p=1.00)。早期冠脉造影可发现47%的患者的病变血管,共有14%接受早期冠脉造影的患者的冠状动脉有急性闭塞。

而在心功能、认知、情绪状态、神经损伤评估等涉及的次要终点中,两组同样无统计学差异。

这项多中心随机试验中,对比天的总体存活率,在院外心脏骤停后成功复苏、有规律的心脏搏动、不伴有STEMI的患者,即刻冠状动脉造影的策略并不明显优于择期冠状动脉造影。

而在随访天时,研究者发现早期冠脉造影组的生存曲线与对照组也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之江心学评述:在PEARL研究中,从疗效的角度而言,接受早期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没有更多获益;但反过来看,不良反应并未增加,同时,接受早期冠脉造影的患者47%发现病变血管、14%发现急性闭塞,这也是值得参考的一组数字。对于心肌梗死引起心脏骤停的患者,复苏后早期再灌注治疗是有必要的,目前对STEMI所致心脏骤停患者早期冠状动脉造影的意见相对统一,讨论主要集中于不伴有ST段抬高的患者。如果我们参照3型心肌梗死中心肌缺血的评估,对入选患者做进一步的筛选,或许能够得到更高的冠脉病变/闭塞检出率以及疗效的阳性结果,这实际上也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KernKB,RadselP,JentzerJC,SederDB,LeeKS,LotunK,JanardhananR,StubD,HsuCH,NocM.RandomizedPilotClinicalTrialofEarlyCoronaryAngiographyVersusNoEarlyCoronaryAngiographyAfterCardiacArrestWithoutST-SegmentElevation:ThePEARLStudy.Circulation.Nov24;(21):-.doi:10./CIRCULATIONAHA...EpubSep28.Erratumin:Circulation.Nov24;(21):e.PMID:.

未来可期

王利宏主任简介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院心内科主任、大内科教研室主任,杭州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内科学教研室主任,浙江省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曾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工作。目前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心脏学会理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技术推广与培训工作委员会委员,长三角心血管联盟副主席,浙江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心血管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房颤中心联盟副主席。入选浙江省担当作为好支书、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浙江省新世纪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10余项,以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在Circulation等杂志发表SCI论文3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是国家重点专项十三五计划、国家卫计委重点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心电与循环》、《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编委,Diabetes、InternationalJournalofCardiology等杂志审稿人。是国家卫生部心脏介入手术培训导师,已主刀完成各种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冷冻消融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左心耳封堵术和先心病、冠心病介入手术等近万例。

医院心血管内科简介

心内科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各方面人才。医生42名(其中博士学位18名,硕士学位18名);正高职称10名,副高职称13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4名。护理人员60人,副主任护师2名。目前有张床位,其中CCU20张,心导管室3个,心功能室1个,拥有世界最先进的DSA机3台、电生理仪2台,飞利浦心超机1台。是浙江省唯一的国家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培训基地,同时也是浙江省仅有的一家同时具备“冠脉介入、射频消融和起搏、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成人)”三大心脏介医院。是中国胸痛中心、心衰中心、房颤中心、CRT植入技术培训基地。是国内最早引进先进的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Ensite)医院之一,在无X射线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方面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省内率先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和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抢救急性心肌梗塞泵衰竭。也是国内最早应用冠脉内血栓吸出术治医院之一。应用经皮心肺辅助循环支持技术(叶克膜),打破极危重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禁区。在省内最早采用介入技术封堵心肌梗塞室间隔穿孔,努力拯救高危患者的生命。在浙江省率先应用Ampla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其中包括在国际心血管病研究领域最顶尖的杂志Circulation、Hypertension、JournalofHypertension、AmericanJournalofHypertension、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等发表SCI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其它厅局级等课题40余项。荣获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三等奖、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三等奖各1项。

往期回顾

、之江心学:PD-1免疫疗法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之江心学:TAVR后房颤抗凝:华法林与DOAC的较量

、之江心学:抗炎药物对恶性心包积液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之江心学: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无心衰患者是否需要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

、之江心学:冠脉小血管病变药物涂层球囊疗效或不逊于药物支架

、之江心学:CASTLE-AF亚组分析:NYHA而非LVEF影响房颤合并心衰患者导管消融效果。

、之江心学:糖尿病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抗血栓管理模式及临床长期预后的影响-EPICORAsia研究

、之江心学:COVID-19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对死亡结局的影响

、之江心学:房颤患者排除左房血栓的替代检查?——血D-二聚体值

、之江心学:ACE抑制剂和他汀类药物对1型糖尿病青少年的血管作用

、之江心学:祸不单行——成人先心病合并房性心律失常影响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

、之江心学:秋水仙碱的妙用:降低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之江心学:男女有别!永久性房颤患者危险因素、预后和生活质量介绍

、之江心学:冠脉CTA也能评估心肌缺血?

、之江心学:真实世界的房颤消融疗效评价体系

、之江心学: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二尖瓣反流,介入治疗能否力挽狂澜

、之江心学:不按推荐剂量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会怎么样?

、之江心学:支架内再狭窄,选择药物球囊还是药物支架?

、之江心学:房颤合并生物二尖瓣患者使用NOAC不劣于华法林

、之江心学:肺静脉电隔离之单脉冲不可逆电穿孔法——首次人体试验解读

、之江心学:低氯血症是否能成为肺动脉高压死亡的无创性预测因子?

、之江心学:心血管事件风险对比——微小面积心梗VS常规心梗

、之江心学:老年人长期血压变异性与心血管疾病事件风险

、之江心学:房颤偶发是否就不需要抗凝?

指导:王利宏

作者:陈启、马元

排版:林敬阳

审稿:王利宏

欢迎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anjiz.com/gbfl/653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