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
首次运用OCT冠状动脉血管腔内手术
做心脏介入手术之前你是否会有这样的担心?
医生看不见我血管里的东西
万一支架放错地方了
怎么办?
现在,不用担心了!!
医院开展了
“全程直视“介入手术咯!!!
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医生如何将“眼睛”放入血管!
9月22日,我院心血管内科成功开展首例冠状动脉血管腔内OCT(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手术。
72岁的李大爷在手术第二天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做完手术,睡了一觉起来,我胸口不闷了,也不疼了!我的心口终于透气了!真的非常感谢你们!”
5日前,李大爷因胸闷、胸痛、心衰到我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经冠脉CT查体后,发现该患者血管硬化严重、血管狭窄,且血管内存在斑块及钙化,并伴有其他基础疾病。考虑到患者病情复杂,年岁较高,心血管内科副主任李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决定运用冠状动脉血管腔内OCT(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进一步诊断并进行手术。
与以往的手术不同,传统的冠脉造影只是一个二维平面图像,没法让我们了解血管里面发生的情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此次冠状动脉血管腔内OCT手术,能清晰精准测量血管直径和狭窄程度、病变长度、斑块性质和结构,更准确判断是否需要支架植入。整个手术过程就像直接把手术医生的“眼睛”作为一个“放大镜”放进血管里,在“火眼金睛”的直视下放入支架。
重点来了:以往的心脏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只能通过术中造影检查显示的血流信号来判断支架位置及手术效果。采用OCT技术后,医生当即就可以精准看到支架植入位置,对评估手术效果及后期康复有重要临床意义。
该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我院心脏介入手术迈向精准化,向心脏介入高难度手术发起新的“挑战”。
小链接
关于OCT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通过导管技术将近红外光干涉的光镜探头送入血管腔内,记录不同深度生物组织的反射光,由计算机构建出易于识别的血管图像。OCT能够精确测定管腔、血管直径以及判断病变严重程度及性质,提高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认识和指导介入治疗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OCT适应症:1.判断冠脉内血栓、冠脉夹层、动脉瘤、心肌桥及血管真假腔的判断。2.评估支架是否贴壁效果及支架内再狭窄程度。3.在左主干病变、分叉病变、钙化病变等冠脉严重病变的诊治提供指导依据。
团队介绍
心血管内科介入手术团队
心血管内科设有床位51张,拥有现代化程度高并且符合卫生部规范的CCU(冠心病重症监护室)床位12张。有一支专业素质高、服务能力强的医护队伍,医生17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6人(占比41%);护士18人。开展心脏介入手术10余年,已熟练掌握冠脉造影支架植入术、射频消融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心包穿刺等,年手术量余台次,其中急诊介入手术余台次。
合影
专家简介
仁心技精奋进和谐
叶林
副主任医师副院长
年毕业武汉科技大学,学士学位。医院协会整体医疗管理专委会常务委员、云南省医师协会高血压专委会委员。长期事心血管疾病诊疗工作,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诊治及心脏功能康复,从事冠心病的微创介入手术10余年。
魏则文
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主任
年毕业于大理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士学位。省医学会心脏电生理学会委员,昆明市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委员。专业特长:擅长心血管疾病及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治疗。
李坚
副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副主任
年毕业于大理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士学位。省医学会心脏电生理/起搏分会青委会委员,云南省急救复苏专委会委员。专业特长:擅长心血管疾病诊疗及心律失常,冠心病介入治疗。
文图:杨鑫
审核:胡珺李坚
终审:梁永梅叶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anjiz.com/gbfl/6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