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冠状动脉造影 > 冠状动脉疾病分类 > 翻遍金匮要略,也找不到丁香医生说的
当前位置: 冠状动脉造影 > 冠状动脉疾病分类 > 翻遍金匮要略,也找不到丁香医生说的
近日在bilibili网站上,看到丁香医生发布了名为《说这两样东西一起吃会很可怕,今天就来冒死试吃一下》的科普短视频。
在认真地欣赏完这则短视频后,心里只有一个想法:
一起看看,这则短视频都说了什么。
短视频里,这位名为“田太医”的医生,为了证明柿子和螃蟹没有食物相克,决定亲自上阵,同时试吃柿子和螃蟹。
你试吃就试吃吧,为什么要黑中医?
哎,等等,好像有哪里不对……
“火火相克”?
田太医,你确定你真的看过《金匮要略》吗?
小编我翻遍了《金匮要略》,也没有找到这位医生所说的“火火相克”。
在检索后发现,全文中出现“蟹”的地方摘录如下:
蟹目相向,足斑目赤者,不可食之。
食蟹中毒,治之方:
紫苏煮汁,饮之三升。紫苏子捣汁,饮之亦良。
又方:
冬瓜汁,饮二升,食冬瓜亦可。
凡蟹未遇霜,多毒,其熟者,乃可食之。
哪里写到“火火相克”?张仲景听了都想打人。
还有,阴阳五行也不是这么用的。阴的内部或阳的内部包括阴阳之间都具备着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象表达的生克利害的基本关系。五行的生克应该是这样表达的: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并不能表述成这位“田太医”所说的“火火相克”。
科普是一件严谨的事情,在科普之前,起码得了解过中医的基本知识,否则就显得很不专业哦。
其实,在中医理论中,食物是有偏性的。
《灵枢.九针论》说:“病在筋,无食酸;病在气,无食辛;病在骨,无食咸;病在血,无食苦;病在肉,无食甘。”太岁当头坐,无福恐有祸,压运起祸端,伤财心不甘。结缘化太岁符迎请中,凡属鼠、马、兔、羊、鸡的朋友,请加清莲老师
五脏各有所喜。比如:肝宜甘,甘味可以缓释肝气的急躁;心宜酸,酸味可以收敛心火;肺宜苦,苦味可以助肺气肃降;脾宜咸,咸味可以使脾不会运化过度;肾宜辛,辛味可以宣散和提升肾水之阳气。
五脏各有所喜,食物也是有偏性的。各种食物各自具有若干特性和作用,古人称之为食物的偏性。
而食物因四气五味的不同,所禀受的阴阳之气有偏盛或不及,因此可以用食物的阴阳偏性来纠正人体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
例如,高血压患者见头痛、烦躁、目赤耳鸣、口苦咽干、眩晕不已、溲赤便干等一派肝火上炎、肝阳上亢的表现,此时若给患者服食羊肉、辣椒等温热辛辣、升阳动火的食物,显然非其所宜;如果给患者饮一些菊花茶,多吃一些玉米、燕麦等杂粮,挑选一些芹菜、菠菜、西红柿、苦瓜等蔬菜,再选一些山楂、苹果等水果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如,梨能止咳,人所共知,但只适和干咳无痰、声音嘶哑、口燥咽干的肺燥咳嗽。因为梨的性味甘寒,能滋阴清热,润肺止咳。如果将其用于痰湿壅盛的咳嗽,则会加重病情。
清代著名医家徐大椿总结说:“凡药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各以其所偏盛而即资之疗疾,故能补偏救弊、调和脏腑,深求其理,可自得之。”中医中这种“以偏纠偏”的食疗理论,至今仍在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
小编想说,在想攻击中医之前,起码要先学习和了解中医,如果只是了解了皮毛,连中医古籍都没有看过,又有什么资格去科普关于中医的内容呢?
拿《金匮要略》和张仲景造谣——媒体新贵如此耍流氓!作者:吴帅医事评论
一早起来,就看到丁香医生造谣的消息在网络上飞。
知道丁香医生有黑中医的长期习惯,但万万想不到这一次会黑得如此肆无忌惮和毫无底线!
黑到什么程度?丁香医生的医疗总监田吉顺居然拿《金匮要略》和张仲景恶搞造谣。
事件具体经过如下:
近日,丁香医生发布了名为《说这两样东西一起吃会很可怕,今天就来冒死试吃一下》的科普短视频。短视频里,这位名为“田太医”的医生,为了证明柿子和螃蟹没有食物相克,决定亲自上阵,同时试吃柿子和螃蟹。
问题在于,中医们翻遍了《金匮要略》,也没有找到这位医生所说的“火火相克”。人,七天光喝清水原来如此奇妙——第十四期中华道家辟谷养生班6月5日在上海开班?现特设精品化小班咨询请加
众人检索后发现,全文中出现“蟹”的地方摘录如下:蟹目相向,足斑目赤者,不可食之。食蟹中毒,治之方:紫苏煮汁,饮之三升。紫苏子捣汁,饮之亦良。又方:冬瓜汁,饮二升,食冬瓜亦可。凡蟹未遇霜,多毒,其熟者,乃可食之。这个“火火相克”是什么鬼东东,大家都不知道,目瞪口呆。甚至中医教材典籍里面也没有强调,相克的食物吃了,人就要毙命挂掉。更大跌眼镜的是,除了造谣中医典籍和张仲景,这个视频还造了另一个谣。田太医说,这篇《有关食物相克》的调查及实验观察》论文,对螃蟹和柿子组吃了有无毒结论。但结果网民们发现,这些对照组只有“猪肉+百合”、“鸡肉+芝麻”······,唯独不见螃蟹和柿子组。白字黑字的论文摆在眼前,这下,丁香医生想不认栽都不行。后来,果然丁香医生微博很快出了一纸道歉声明,但很奇怪,这个道歉声明一下就不翼而飞了。幸好,有聪明的网友早就截屏传播出来。不是说不能黑中医,甚至反中医也是个人自由。但是,用这种最低级的造谣手段来黑中医反中医,简直不像一个正常人做的事情。别人书里面没有的内容,你要造谣说有;别人论文没有的部分,你造谣说有;古人没说过的话,你造谣说有;吃螃蟹和柿子会死人,中医没说过,你造谣中医说过。这些都是白字黑字可以查阅得到的信息,丁香医生还敢如此肆无忌惮地去造,这是因为什么呢?是因为无知所以无畏,还是因为无畏所以无知?一个媒体发布这样的一条新闻,反映的肯定不是某一个人的立场和价值观,而是整个群体的思想倾向。印象里,丁香医生还请过美国的生物制药学家来公开批判过中医。打个比方,好像请一个制造轮船的工程师,来评判一辆火车造得是否漂亮?好像要一个音乐老师,来评判一个篮球运动员有多少才华与天赋!好像邀请一个洋人西餐的厨师,来给中国的川菜师傅的厨艺打分,不0分才是咄咄怪事!不是反感这种立场和结果,而是反感这种程序,用造谣造假来反与黑自己厌恶和仇视的事物,这是一种下作和耍流氓。新媒体人气高粉丝数多,但不代表厚重,也不代表专业。中医是国策,国家政策,已经列入国家大法。公开反中医,其实就是违法,新媒体们一夜暴富,未必清楚这个基本常识。官媒已经公开发文批评丁香医生造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信号?懂国情的人不会不知道。如上总结出三点:.从此以后,只要丁香医生谈论评判中医的内容,基本可以忽略,这应该上升为常识;.丁香医生在市场方面依然很幼稚,只有极度幼稚的机构,才会犯这种和国家大方向相违背的原则性错误。3.拿《金匮要略》和医圣张仲景开刷,基本把全世界的中医都得罪了,丁香医生根本不清楚这本典籍和这个人物对中医界意味着什么。商人得罪海量粉丝,这会是一种蠢,没有别的解读。不是为了真理,纯粹为了耍流氓而已。我不黑不粉西医,也不黑不粉中医,只是站在一个公民的角度和立场,来旁观这件事情。最大的启发就是,谁说的都不是可靠的,都是有立场问题,只有自己独立思考后的判断,才是唯一值得信任的。I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大风号”,版权归权利人所有。一位临床西医眼中的中医疗效~我是一名长期接受西医正规教育,并已行医0年的心胸外科医生。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里驾轻就熟,闯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随着社会影响力的逐渐扩大,我所遇到的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也随之增多,一是麻醉的耐受性和高额费用问题;二是心脏手术后所出现的并发症问题;三是肺癌术后化疗的毒副反应问题。虽然西医有很好的诊疗规范、会诊制度和团队合作精神,但却无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为此我常常自责不已。医院后,通过和中医接触,我认为完全可以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中医之长补西医之短,请中医来帮助解决问题。于是我开始接近中医人,请他们会诊,向他们请教,跟他们交流,同时也让他们了解我和认同我。渐渐地,在我们心胸外科的医疗工作中,开始融入了一些中医的成分。与针灸、麻醉医生合作,开展复合麻醉下的心脏手术年8月5日,在针灸科李国安主任医师实施的针刺麻醉辅助下,我们成功地进行了一例肺动脉瓣切开成形术。患者是一名9岁的女性,她患了一种重度肺动脉瓣狭窄的先天性心脏血管疾病(4个月前,曾因此病引发脑部脓肿并致左侧肢体偏瘫,医院做了开颅清脓手术),这次手术是为了彻底解除病患,把通入心脏的肺动脉底部原本粘连的部分切开,让血管通畅,再将肺动脉修补后缝合。由于两次手术间隔时间过短,如果再次全身麻醉,很有可能引发后遗症。因此我们采用了针刺与药物复合麻醉手术。这是我医院做的第一例针刺麻醉辅助下的心内直视手术,整个手术过程十分顺利,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实践证明,针刺复合麻醉术中不使用气管插管,麻醉药的使用量仅为常规全麻使用量的/5,患者在术中始终处于浅睡眠、自主呼吸的无痛状态,全身应激反应较小,机体抵抗力较强,故患者的呼吸道无任何损伤,术后的监护室滞留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和患者康复时间缩短,抗生素的选用级别降低,术后初次进食时间和初次下床活动时间大大提前,术后引流量、输血量及肺部并发症减少,因而与之相关的医疗费用亦明显降低。在上述病例成功的鼓舞下,我院成立了针刺麻醉教研室,在针刺理论和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浅睡眠、自主呼吸状态下的针刺麻醉心脏手术”的理念取代了以往针刺麻醉心脏手术要“保持患者在清醒状态下进行手术”的传统理念,在术前准备、针刺穴位和刺激强度、麻醉管理、体外循环管理、手术操作的诸多环节均做了优化调整,在确保术中病人安全、无痛苦的前提下,提高了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手术种类也从单纯的先天性心脏病扩大到各类心瓣膜手术。西医为主,中医为辅,改善肺癌术后的化疗状态目前,肺癌病人越来越多,其病情也越来越复杂,以前单纯靠手术切除的方式已不能达到让病人长期生存并保持一种良好生活质量的目的,因此,现代医学越来越重视外科的综合治疗。外科综合治疗包括对肺癌的分期诊断、手术条件的准备、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后辅助化疗方案、定期随访和生活指导等内容,它是一项系统医学工程。尤其是中早期肺癌病人术后的辅助化疗必不可少,但是化疗药物有很强的毒副反应,如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和明显的骨髓抑制等,许多病人因无法耐受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而自行中止化疗,以致他们不是倒在手术台上,而是倒在了化疗途中。我们在参加有关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研究中认识到,如何保证入组病人克服化疗的毒副反应,顺利完成化疗计划,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对肺癌术后患者进行辅助化疗的过程中,常请中医科协助治疗,尚无一例病人因毒副反应而终止化疗;医院课题组的反馈信息显示,因化疗的毒副反应导致出组或延期化疗的病人,已占全组的5%~0%。实践说明,中药治疗肺癌术后化疗状态,不但能够减轻或消除化疗的毒副反应,而且可以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因此,我竭力主张,在西医治疗肿瘤期间应请中医积极参与,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临床方面,中西医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即使医学优势最强的西医外科乃至心胸外科,也难免会遇到一些西医无法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疑难杂症。当我遇到这种问题时,常请中医会诊,取得了满意效果。有一位76岁的女性高龄患者,长期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近4个月来因心绞痛反复发作,一直卧床,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为多支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在我科成功地做了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术后第二天,患者开始发热,此后0余天发热不退,体温波动在38.0℃左右,最高时达38.6℃,胸腹胁肋部皮肤表面泛发晶莹样小水泡,同时伴精神萎靡、不思饮食、汗出如洗、身肤湿冷、大便秘结、持续高血糖、伤口难以愈合等。我们用尽西医办法,均无显效,遂请传统中医科医生会诊。中医诊断为湿热病和虚损病,主要病机为湿热壅盛,兼夹气阴两虚、津亏肠燥、心脉虚瘀等。由于虚实夹杂、燥湿相兼,证情比较复杂,故而按照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进行治疗。一段时间后,患者面色逐渐红润,已能自行饮食,能够下床站立、挪步乃至缓步行走,最终痊愈出院。此案例令我感受颇深。一般来说,祛邪是西医之长,调理善后和扶正固本是中医之长。此例却相反,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医祛邪为主,西医扶正为辅,并且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看来中西医之间并无泾渭之分,关键是我们如何去认识,如何去应用,尤其是中西医医生之间若能精诚合作,为着同一个目的、同一个病人而发挥各自不同的专业优势,必将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幅千古名画竟蕴藏诸多中医药元素相关链接:
马云:我为什么要每年辟谷一次?为什么现代人特别需要辟谷?真相太残酷了……如何借中华道法之力,助孩子中高考成功?你知道吗?几点出生,决定了一生的性格!令人震惊:扁鹊的特异功能全国两会重现拱手礼,复兴中华传统正当时!庚子年极简史:总是这么难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anjiz.com/gbfl/8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