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冠状动脉狭窄超过50%才会诊断为冠心病,低于50%的只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危险性的大小,与动脉狭窄程度不是正比关系。
所谓冠状动脉狭窄是粥样硬化所致,当狭窄到一定程度是导致心肌缺血就是冠心病了;想了解狭窄的程度需要冠状动脉造影才能确定。当确诊冠心病后,基本治疗方法有三种,即1.药物治疗---是冠心病的基础治疗。2.介入疗法---即通过置入冠脉支架而解除冠脉狭窄的治疗方法;此法特点是安全、高效、快捷、痛苦少、恢复快。3.手术治疗---即冠脉搭桥。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级
冠状动脉狭窄以管腔面积的缩小分为4级。
Ⅰ级病变:管腔面积缩小1%~25%;
Ⅱ级病变:管腔面积缩小26%~50%;
Ⅲ级病变:管腔面积缩小51%~75%;
Ⅳ级病变:管腔面积缩小76%~%。
TIMI试验提出的分级指标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①0级,无血流灌注,闭塞血管远端无血流。
②Ⅰ级,部分造影剂通过,冠状动脉狭窄的远端不能完全充盈。
③Ⅱ级,冠状动脉狭窄的远端可以完全充盈,但显影慢,造影剂消除慢。
④Ⅲ级,冠状动脉远端完全而且迅速充盈与消除,与正常冠状动脉相同。
增加斑块的稳定性才能降低风险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结构,是一个充满胆固醇的脂质核心,表面上覆盖着一层纤维帽。有的斑块脂质核心不大,纤维帽又厚实,结构很稳定,不容易破溃。而有些斑块的脂质核心大,纤维帽较薄,结构上“皮薄馅大”,就较容易破溃。粥样硬化斑块一旦形成之后,就很难彻底消除。所以想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主要就是要增加斑块本身的稳定性。增加斑块稳定性的方法,主要通过两方面进行。一方面要控制造成动脉内膜损伤的因素,比如戒烟、限酒、饮食控制、增加运动,肥胖的人要减肥,有“三高”的要使用药物,把相应的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阻止斑块的继续进展。另一方面要使用他汀类药物,对已经形成的斑块进行“加固”。他汀类药物除了调节血脂之外,还有改善血管内膜代谢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抗氧化、抗炎性反应,使斑块脂质核心的密度增大,体积缩小。对于斑块破溃危险较大的人,还需要加用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预防在斑块破溃时的血小板聚集。总结一下,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与其潜在的风险性不是正比关系。轻、中的狭窄,斑块也有破溃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所以当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之后,不论狭窄的大与少,都不能掉以轻心,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规范的药物治疗,把危险性降至最低。
“Nomatterhowlongthewinter,
springissuretofollow.”
不管冬天多长,春天总会随后而来。
愿大家身体健康,远离疫情
详细咨询,可到店内免费问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anjiz.com/gbtt/6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