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

治疗冠心病不用放支架了医生揭秘,介入无


原创心血管医生方厚民

这还要从冠心病患者老赵的冠脉造影结果说起。

老赵是我的一位老病人,2年前,他因冠状动脉的前降支严重狭窄,在我院植入了2枚冠脉支架。术后胸闷、气短等症状明显好转,身体一直处于比较健康的状态。但近1个月来,老赵感觉自己的胸闷和呼吸困难又再次发作了。前段时间家人带着老赵来心血管内科找我复诊,我建议他立即住院复查冠状动脉造影,首先排除下原有的支架有没有血栓形成,造成再狭窄的可能。再看看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是不是发生进展,使原有相对好的血管出现了严重狭窄的可能。

果然不出所料,通过复查冠脉造影、并与上次冠脉支架植入术后造影结果对比发现:患者左冠系统原植入支架内未见明显狭窄,左冠其余血管节段未见明显狭窄、不稳定斑块及血栓等,血流通畅、达TIMI3级;但回旋支近段、中段分别可见新发严重狭窄,血流偏慢。(造影结果见下图)

考虑到老赵的回旋支比较细小,直径约为2.0-2.25mm,如果植入小直径的支架血管发生再狭窄的概率较高。经过心血管介入团队的讨论,一致决定术中使用药物涂层球囊介入治疗。这就是心血管界内最近比较火的入治疗的新理念——介入无植入。

术后老赵身体恢复的很快,再也没有出现胸闷、胸痛的症状。老赵对治疗效果感到非常满意。(使用药物涂层球囊介入处理后的效果见下图)

介入无植入技术通过什么器械和技术来实现呢?

心血管介入团队通过约2毫米的微小创口,经冠状动脉将药物涂层球囊送到狭窄病变处,球囊上载有防止血栓和血管狭窄的药物,到达病变位置后,扩张球囊,药物便贴粘至病变部位,随后撤出球囊和导管,使此处病变血管节段恢复达到有效管腔面积和正常血流,并减少再狭窄的几率即达到治疗目的。患者体内未植入任何器械。

药物涂层球囊一个什么东东?

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balloon,DCB)作为一种新的介入治疗技术,药物涂层球囊通过局部向冠状动脉血管壁释放抗增殖药物(一般是以紫杉醇为基础的药物涂层),通过局部向冠状动脉血管壁释放抗增殖药物,从而达到抑制血管内膜增生的效果。

使用药物涂层球囊技术的优点有哪些?

与药物支架相比,药物涂层球囊无聚合物基质,又无金属网格残留,从而减少内膜炎症反应,大大降低血栓形成风险,并可缩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时间(DCB术后仅需1~3个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同时DCB治疗避免了异物置入,为患者保留了必要时的后续治疗机会。

药物涂层球囊适用于冠状动脉的哪些病变?

药物涂层球囊主要被推荐用于:小血管病变、支架内再狭窄、冠状动脉原发病变、分叉病变及部分其他特殊病变。有高出血风险的患者,例如血友病、既往出血史、胃溃疡、严重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正在口服抗凝药物或近期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例如心房颤动患者、置换人工心脏瓣膜的患者等;有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或既往有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史的患者以及拒绝体内置入异物的患者。

“介入无植入”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可能是冠心病介入技术发展的趋势。

如何在治疗冠脉疾病的同时,尽量减少器械在体内留存,是心脏介入医师的新追求。药物涂层球囊即是将药物附着在球囊之上,运输至病变部位释放药物,球囊撤出后即可完成治疗,在取得更好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创伤。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介入无植入的技术会必将更加成熟,让我们共同期待。

来源:今日头条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经“健康新观点”综合整理编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申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不作商业用途,仅作交流学习,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敬请谅解,联系我们删除,电话、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anjiz.com/gbtt/619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