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

PCR专家观点WilliamWijns


采访背景:

ILUMIEN系列研究旨在对比OCT指导vs.IVUS指导下PCI。ILUMIENⅠ和ILUMIENⅡ都已完成并公布研究结果。ILUMIENⅢ研究已经完成患者入组。

医师专访

INTERVIEW

一、OCT和IVUS各自的临床价值

《门诊》

OCT相比IVUS在指导复杂PCI方面具有局限性,比如、左主干病变、开口处病变,直径>3.5mm病变包括静脉桥,以及严重CKD或者心衰患者。有观点认为OCT在这些病变中只是IVUS的补充。请问,OCT在这些方面真正的局限性是什么?

WilliamWijns教授

你谈论的是我最喜欢的话题之一——冠状动脉影像技术,尤其是OCT和IVUS各自的临床价值。刚才列出的是一系列解剖学病变情况。针对这些解剖结构(如、开口处病变、大血管病变),或者造影剂不耐受患者IVUS可能比OCT更适用。整体上OCT的成像分辨率优于IVUS。相比IVUS影像,OCT影像对于医师更容易阅读。基本上,IVUS必须由专家阅读;一名IVUS专家才能充分读图,而普通医师就能从OCT影像充分读取信息。OCT唯一的缺陷是在观察血管重塑(血管压缩或膨胀)时存在局限。总结来说,IVUS的穿透力优于OCT,而OCT的分辨率优于IVUS。

个人认为,真正需要解答的问题不是OCT或者IVUS哪一个技术更优越;而是侵入性影像学检查技术是否带来更好的临床终点?IVUS技术应用的时间更长。由此,我们有更多数据证实IVUS能够提高某些操作技术的效果,以及改善某些病变(如左主干病变)PCI治疗的临床终点。另一方面,同样越来越多的数据证实OCT提高治疗获益。目前,我们还没有一系列单独针对OCT的临床研究。然而,却有相当多的研究将OCT和IVUS技术进行对比。这些对比对亚洲和美国尤其重要,因为这两个地区的患者对影像学的应用率和患者接受度都高于欧洲。在欧洲,医师难以使影像学检查被纳入医疗保险范围,也难以获得足够的基金赞助使我们可以在影像学技术的指导下开展PCI手术。

《门诊》

OCT和IVUS各自具有其优势和短板。您认为,OCT是否有可能超越IVUS?如果可以的话,如何能够实现?

WilliamWijns教授

我认为有可能。OCT的长处是它的成像分辨率。我们现在已经获得软件,用于读取OCT结合血管造影术的数据,这使我们能够精确分辨所观察的血管部位。用于IVUS结合血管造影术同样的软件也正在开发,并且将来IVUS将具有分辨率更高的频率探测器。我认为,这两种影像学检查技术目前处于相似的水平。因此,我们面临的挑战并不是如何说服使用IVUS的医师转为使用OCT;挑战在于如何使介入医师都使用IVUS或者OCT。

《门诊》

基于OCT与IVUS的机制不同,您认为,OCT与IVUS最适用的临床情况分别是什么?

WilliamWijns教授

OCT在观察开口处病变和左主干病变方面存在局限性。基本上,复杂病变如、分叉病变、长病变、钙化病变、多支血管病变的PCI治疗应用OCT或IVUS中的其中一个都必定产生获益。复杂病变的介入治疗是OCT及IVUS共同的适用范围;而简单病变的介入治疗在血管造影术的指导下基本足够。

《门诊》

在选择使用OCT或是IVUS时,有无标准可循?ILUMIENⅢ研究是否将提供基于循证证据的标准?

WilliamWijns教授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在ILUMIENⅠ研究中,我们发现医师对OCT数据容易过度反应。因此,ILUMIENⅢ研究对提出标准尤为重要。OCT影像的分辨率很高,可以指导医师清楚获知靶血管内的情况。比如,OCT影像可以反映细小夹层,和微小的异位等。由于通过OCT医师可以看见大量的血管信息,因此医师很容易对一些细小情况做出反应,而纠正每一个细小的问题不仅延长了手术时程,同时可能造成过度操作。因此,现在亟需标准指导临床对于哪情况需要做出反应。

GreggStone提出ILUMIENⅢ假说:OCT所提供大量的信息指向一个目标,即达到最大治疗后支架面积。尽管OCT能够提供丰富的信息,但是它对于观察血管大小具有针对性。ILUMIENⅢ假说旨在达到几个目的。首先,避免对所看见的每一个不正常过度反应。再则,提出更大的治疗后支架面积带来更好的临床预后。理想的治疗后支架面积将有效预防支架内血栓,和由于支架内再狭窄导致的再次介入治疗。ILUMIENⅢ假说中,使用IVUS或者OCT能够达到相等的治疗后支架面积,因此该研究是证实OCT相对IVUS的非劣效性。第三,证实OCT或者IVUS指导优于仅仅血管造影术指导。ILUMIENⅢ假说提出,IVUS或者OCT指导相较于仅仅血管造影术指导达到更大的治疗后支架面积。如果这一点得到证实,或许应该给ILUMIENⅢ试验发一个勋章,以纪念这一个观察OCTvs.血管造影术的研究对临床带来重大的指导意义。

二、PCR教育的特点及价值

《门诊》

5月17至20日,年EuroPCR会议即将在巴黎举行。您可否向中国读者介绍PCR教育方法的独特之处?PCR教育如何与中国心血管医师息息相关?

WilliamWijns教授

PCR教育提供一种临床相关性教育。教育对向除介入医师以外,同时覆盖整个心血管介入团队,包括护士、技师,和其他专业人员。所谓临床相关性教育是指:我们的教育始终紧紧切合介入临床的实际需要。这正是PCR教育的独特之处。PCR举办的会议/活动坚持“出于临床需要、满足临床需要”的理念,并以“提高患者治疗的临床终点”为办会宗旨。对PCR教育最简单的表述是:PCR通过举办出于临床需要、满足临床需要的会议/活动,所提供的临床相关性教育。

《门诊》

今年的EuroCPR会议上有哪些中国与会者特别值得期待的内容?

WilliamWijns教授

去年我们接待了很多中国与会者,我期待今年同样如此。EuroPCR是一个“自主式学习”课程。今年,我们更加简化了议程的结构,这会使与会者更容易定位他们需要参加的分会。我们希望这种方式能够取得成功;每一位与会者带着他们的问题来到巴黎,在离开巴黎时他们都得到了问题的解答。

另一方面,与会者的分享与交流在今年将更加重要。EuroPCR课程设置每年都在改变:我们每年不断减少正式讲座式的课程;同时每年大量增加由与会者进行分享的课程。这些分享可以是研究、创新成果或病例分享。我们尤其希望看到复杂病变的病例,无论结果是成果或是失败。我们越来越相信,与会者的学术展示是EuroPCR课程的根本。

三、共同致力于一个具有开拓性的战略合作

《门诊》

中国对PCI治疗越加开放。今后数年中,相信中国成百上千所中心将开展PCI治疗。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您是否对中国心血管介入医师提出一些建议?

WilliamWijns教授

这个时代是一个全球介入领域彼此分享和互相学习的时代。这个时代中,你发现心血管介入以及其他领域介入治疗的结果都十分肯定。然而也正因此,这一领域的技术已经越来越难以再取得突破。过去,我们的治疗结果并不如此理想,因此我们很容易从自身实践的挫败中不断突破。现在,介入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举例来说,现在可能已经很少遇到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必须在大规模数据下才有机会讨论一些并发症和困难情况的预防和处理策略。就这一面来说,中国对于全球介入临床的学习起到重要作用。中国的人口基数能够产生“大数据”。在大数据中,我们能够一同讨论当前临床的需要。因此,全球介入领域的发展,包括提高各种介入治疗后的临床终点,需要基于中国介入临床的数据和经验。

《门诊》

我们很高兴在年年初时,Clinic门诊与PCRFamily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我们如何使这一合作对中国开展PCI的中心做出最大贡献?

WilliamWijns教授

这是一个具有开拓性的战略合作。我们十分看重与《门诊》杂志开启这一合作。不同地区的信息交换与分享已经越来越重要。我阅读了《门诊》杂志今年对新加坡AsiaPCR/SingLIVE做的会议报道,也阅读了你们去年针对EuroIntervention十周年庆所做的采访。我对这些文章有很大的兴趣。我认为《门诊》杂志就像一辆装载满满的大车,在欧洲和中国之间“运输”学术报道,同时使中国及亚洲其他地区的心血管业界更为了解PCR教育的目的及价值。

《门诊》

最后,是否请Wijns教授谈一谈Clinic门诊与PCR合作的目的,并对我们的合作送上简短的寄语?

WilliamWijns教授

我衷心希望,在未来数年中,中国与全球心血管业界的交流与分享不断增长。通过《门诊》杂志与PCRFamily的合作,我们希望共同强化“knowhow”教育课程的传播。在合作中,我们希望能够把高质量的医疗救治技术传播至全球,使更多患者从中获益。感谢你们,与我们一同致力于PCR教育的传播!

END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出自《门诊》杂志年05月刊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

《门诊》杂志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anjiz.com/gbtt/663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