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

重磅医院首例无导线起搏器在


当一位心跳慢的患者

无法植入传统起搏器

还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呢?

3月3日,我院心血管内科成医院首例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不仅挽救了患者生命,同时也极大改善患者预后。

本次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是粤东地区第二家医院,医院首次开展无导医院,代表我院起搏器植入进入国内领先水平。

病例资料:

患者冯婆婆,79岁,因“维持血液透析4年,活动后气促3天”入院,心电图提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波动35-55次/分,需要心脏起搏器植入治疗,但患者年龄偏大,且患者左锁骨下静脉闭塞,右上肢动静脉造瘘,由右侧植入起搏器容易出现术后感染及右锁骨下静脉闭塞导致右上肢动静脉瘘无法使用的风险,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首选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经心血管内科医生与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后,家属选择行无导线起搏器植入。

3月3日,心血管内科李雪锋主医院杨平臻教授指导下,为冯婆婆行Micra无导线起搏器进行植入术;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通过穿刺股静脉,将起搏器通过导管植入到心腔内部,手术时间仅用30分钟;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第二天即出院。

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患者体内

Micra无导线起搏器与传统起搏器对比图

关于Micra无导线起搏器

与传统起搏器相比,有以下优势:

?体积缩小了93%,只有维生素胶囊那么大,重2g;

?电池续航能力超强,使用寿命超过12年;

?同时兼容1.5T(特斯拉)/3.0T核磁共振扫描(随着年龄增长,MRI需求增大,兼容MRI的起搏器为患者保驾护航的同时,也为疾病的诊断提供更多选择。)

无导线起博器适应症

1.永久性房性心律失常,伴心动过缓。

2.预计起搏比例低的病窦和房室传导阻滞。

3.植入传统起搏器风险大或者年纪特别大的患者。

4.传统起搏器导致的并发症,电极拔除后,囊袋破裂,体内有经静脉电极。

5.有感染风险的患者:由于感染植入失败,肾功能疾病,三尖瓣疾病,既往心内膜炎,免疫抑制。

6.生长发育期间的青少年。如果植入传统起搏器,体内的导线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过多的导线必然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影响。

7.患者偏好,因为职业和美观的要求,不愿在前胸留下疤痕囊袋及导线植入的患者。

8.合并疾病可能增加并发症风险。比如,存在肺气肿、肺大泡、或肾功能不全等的病人。

9.解剖受限患者。比如既往有多次起搏器植入造成血管阻塞,无法从前胸部植入传统起搏器的患者,血液透析患者、先天性静脉异常,不寻常的体态(后凸畸形)

?美观:无导线、体表无囊袋、无疤痕;

?活动自如:术后肢体活动完全不受限制;

?并发症少:大大减少起搏器囊袋及导线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手术时间仅用30分钟。术后6个小时后患者即可自由活动。

创新的无导线,无囊袋设计,也避免了传统心脏起搏器植入给患者带来的皮下囊袋痕迹和手术创口伤疤,减少了创伤、电极故障与感染并发症。

与传统的心脏起搏器相比,无导线起搏器不用在胸前“开刀”,而是通过股静脉穿刺,把小小的起搏器从静脉血管里送到心腔内部,具有无切口,无伤疤,恢复快的优势,减少了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皮肤囊袋出血、感染、电极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在植入后几乎没有异物感。Micra无导线起搏器的优势为体重更轻、体积更小,其大小类似香烟的烟蒂,比传统起搏器体积减少93%,重量仅有1.92g。电池续航能力更强,寿命超过12年,可以为心脏提供持续的稳定起搏。

  此外,Micra无导线起搏器还兼容1.5T/3.0T核磁共振扫描的创新功能。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的患者可以进行全身核磁共振扫描,而带有传统起搏器的病人则不能做核磁共振。

  

我院首例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手术的成功实施,开启了起搏器植入的“无线微创时代”,将让更多心律失常的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最好的治疗。

专家简介

李雪锋

心血管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李雪锋,副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主任;毕业于广州医学院临床医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曾先后在第二医院、医院、医院、医院进修学习心血管内科临床及介入,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外周血管疾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治,熟练掌握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永久起搏器植入术、主动脉夹层及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下肢动脉闭塞介入治疗等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目前已独立完成心血管内科介入手术超过例。主持完成梅州市科技局及梅州市卫生局科研课题3项。荣获年梅州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专家简介

廖春华

心血管内科首席专家、介入中心主任

副主任医师

廖春华,内科副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主任,年毕业于赣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本科学历。一直从事内科临床工作,年至年在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进修一年。年至医院心导管室进修学习心脏冠脉介入一年。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和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8篇,核心期刊2篇。

专家简介

邹云新

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邹云新,内科副主任医师,心血管科副主任;年广东药学院医疗系毕业,医院心血管科进修一年,一直从事临床医疗工作,专长于心力衰竭、冠心病、高血压和心肌病的诊断与治疗,对心血管急危重症和疑难病例有较高的救治能力。发表论文5篇,主持科研立项1项。获得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供稿:心血管内科)

请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anjiz.com/gbtt/743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