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

市一院胸痛中心技术领航守护百姓健


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高龄患者居多,且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病,过硬的技术水平是护航患者生命的第一要务。医院(以下简称市一院)胸痛中心成立近4年来,一项项新技术、新成果成功应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心”奇迹。

新技术、新材料带来新希望

近年来,市一院胸痛中心办公室主任、心内一科主任王耀辉及其介入团队成功开展了药物球囊及可吸收支架等新技术。生物可吸收冠脉支架由可吸收材料制成,在完成血运重建和血管修复以后,两三年内可在体内降解吸收,无支架异物留存,不像金属支架“镶嵌”在血管中,从而使血管舒缩功能得到恢复。

新华区37岁的杨先生6年前开始出现胸痛、胸闷的情况,多年来症状间断出现,曾被诊断为冠心病,并给予药物保守治疗。日前,杨先生的胸痛、胸闷情况再次出现,持续不能缓解,来到市一院就诊后,初步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情况紧急。经和家属商量,市一院胸痛中心王耀辉团队给予其对症支持治疗,进行前降支药物球囊扩张术。手术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湛河区66岁的刘先生十余年来反复出现胸闷、胸痛、气喘,冠脉造影显示其冠脉左前降支75%狭窄病变,医生建议进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因有顾虑,一直口服药物没有实施手术。一个多月前,患者胸闷、胸痛、气喘发作频繁,稍事活动即气喘不适,伴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为明确诊断,刘先生来到市一院就诊,被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三支病变。王耀辉团队为其实施右冠脉PCI(冠脉介入治疗)术,术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

这样的高危、复杂病例在胸痛中心并不少见。王耀辉介绍,在介入方面,团队现已独立完成多例左主干病变、复杂钙化病变、开口分叉病变等。他们先后把旋磨技术、双腔微导管技术、翻转导丝技术、门卫导丝技术等应用于临床,为复杂冠脉介入治疗奠定了基础。在心脏起搏治疗方面,该中心实现了各种起搏器的植入,包括单腔起搏器、双腔起搏器、ICD、CRT、CRT-D等,为患者带来了福音。

先进技术守护百姓健康

胸痛中心还开展有手部鼻烟壶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提供了冠脉造影新途径。曾有一例活动性胸闷气短患者来到市一院就诊,胸痛中心医疗团队结合病情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由于患者对冠脉造影的桡动脉穿刺压迫所致手臂肿胀有所担心,为此,胸痛中心医疗团队为其实施了鼻烟壶动脉穿刺术。手术医师吴哲兵在患者鼻烟壶动脉波动最强处穿刺,将导丝置入桡动脉鞘管,整个过程不足3分钟,后经此鞘管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手术顺利。术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手臂活动自如,患者及家属非常满意。据介绍,此项介入治疗新途径的成熟应用,标志着市一院在冠脉介入治疗微创方面前进了一大步。

学科发医院水平的重要标志,医院的整体实力和学术地位。下一步,市一院胸痛中心将继续聚焦前沿医疗技术,不断提高临床救治水平,更好地守护心血管病人的健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anjiz.com/gbtt/753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