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

ldquo术rdquo说卒中


专栏寄语

微创?神通是一家专注于神经介入业务的高端医疗器械企业,掌握脑血管医疗器械关键设计制造技术,运用精尖技术开发创新产品,为脑血管病患者提供精准、安全、有效的医疗方案,致力于成为“脑卒中全解医疗方案提供者”。

为共同展望神经介入领域术式与器械的新发展、新趋势,微创?神通特创「“术”说卒中」专栏,致力于向神经介入医生分享脑血管疾病微创?神通解决方案的经典病例、经验技巧及临床数据等资讯。

本篇文章由吉医院神经血管病外科罗祺、陈儇、朴健民教授为大家带来使用Tubridge?治疗右侧颈内动脉夹层动脉瘤一例,Tubridge?具有良好的顺应性、贴壁性和自弹性。单一枚支架即可解决了用传统支架辅助下弹簧圈栓塞治疗较困难的夹层动脉瘤。

01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男性,65岁。

主诉:突发左侧肢体活动不灵10余天。

既往史:5年前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无其他特殊病史。

查体:神清语明,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mm,左侧肢体肌力4级,右侧肢体肌力5级,四肢肌张力正常,病理征未引出。

02

术前影像学检查

头部CTA(外院):

右侧颈内动脉岩骨段起始处夹层动脉瘤,右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

头部核磁灌注(入院后):

右侧大脑半球缺血样改变。

头部核磁弥散(入院后):

右侧顶叶见亚急性期脑梗死。

03

术前诊断

诊断结果:

依据术前头部CTA、头部核磁灌注及弥散结果,考虑右侧颈内动脉岩骨段起始处夹层动脉瘤。同时伴有同侧大脑中动脉M1段的重度狭窄,表现为右侧大脑半球缺血。

治疗方案:

1.在右侧颈内动脉岩骨段夹层动脉瘤处置入Tubridge?支架。

2.右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处行球囊扩张,必要时置入颅内支架。

材料准备:

Synchro-14微导丝

T-track微导管

Navien中间导管

8F鞘

Tubridge?支架

04

诊疗经过

术前用药:

连续8天的双抗口服用药,阿司匹林mg,每日一次;联合氯吡格雷,75mg,每日一次。

支架选择:

计划使用一枚Tubridge?支架,治疗该夹层动脉瘤。

术前常规操作:

患者入导管室,取仰卧位。全麻生效后,双侧腹股沟区强力碘消毒三遍,铺无菌手术巾。以Seldinger法穿刺右侧股动脉成功后置入8F动脉鞘。用5F造影导管行全脑血管造影。

术中造影诊断:

右侧颈内动脉开口处重度狭窄;

右侧颈内动脉岩骨段夹层动脉瘤;

右侧大脑中动脉未见狭窄,但因开口处狭窄,故显影延迟。

改正后的手术方案:

1.给予重度狭窄的右侧颈内动脉开口处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

2.进一步在右侧颈内动脉岩骨段夹层动脉瘤处置入Tubridge?支架

术中操作:

1

8F导引导管到位。

2

首先置入SpiderFX5.0mm保护伞至夹层动脉瘤的近心端。微导丝小心穿越狭窄处后,用RXVIATRACPLUS球囊扩张狭窄处,随后置入XACT颈动脉支架系统(8-6mm×40mm)。即刻造影见:管径基本恢复到原大小。

3

撤出保护伞。8F导引导管内套Navien中间导管,并把Navien导管小心通过颈内动脉支架置入处,并送至夹层动脉瘤的近心端。

3D造影:

4

经T-track微导管送入Tubridge?5.5×30mm支架。依据夹层动脉瘤所处的部位,采取了垂直地置入支架(支架头、尾端用红色箭头标识)。即刻造影见支架完全覆盖病变部位,且动脉瘤腔内造影剂明显滞留(蓝色箭头)。

为验证支架释放程度及与血管壁贴壁情况,行VASOCT。

5

即刻造影(图A,红色箭头)后见夹层动脉瘤远心端及近心端管腔稍狭窄,故输送微导丝后,用Gateway球囊(4.0mm×15mm)进行了扩张。扩张后造影(图B,红色箭头)显示,狭窄处管腔均接近正常。

6

撤出所有微导丝、微导管等后行造影。

05

术中经验体会

01

术前尽量完善各项检查,特别是全面了解病灶相关的解剖结构。假如术前行颈部CTA,可提早发现夹层动脉瘤近端,即颈内动脉开口处的重度狭窄情况,从而避免术中重新改正治疗方案。

02

为了将导引导管通过整个已置入的颈内动脉支架导管,且尽量推送至夹层动脉瘤的近端,采取8F导引导管内套Navien中间导管进行了输送。

03

Tubridge?支架可用于颈内动脉颈段远端及岩骨段的夹层动脉瘤的治疗,且支架具有良好的顺应性、贴壁性和自弹性。单一枚支架即可解决了用传统支架辅助下弹簧圈栓塞治疗较困难的夹层动脉瘤。

04

在置入Tubridge?支架后,如在支架远端、支架内及支架近端有局限性的动脉狭窄时,可适当用球囊进行节段性扩张。

06

术后用药

以下是产品推荐用药:

术后6周内:阿司匹林:mg,每日一次;氯吡格雷:75mg,每日一次。

术后6周—术后3个月:阿司匹林:mg,每日一次;氯吡格雷:75mg,每日一次。

术后3个月—长期:阿司匹林,mg,每日一次。

术者介绍

罗祺

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年毕业于原白求恩医科大学。于年开始从事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工作。

擅长颅内动脉瘤、颅内动静脉畸形、颅内硬脑膜动静脉瘘、颈内动脉海绵窦瘘、颅内外血管吻合、颅内及颈动脉、椎动脉植入支架、烟雾病、颈内动脉内膜剥脱等出血性缺血性疾病的手术治疗及介入治疗,以上疾病的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会员,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教育部科技奖网评专家,中华医学奖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老年学会心脑血管病专科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师协会脑血管病专科委员会常委,医院协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陈儇

医院

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受聘于医院神经血管病外科。

擅长出血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及手术治疗。医院医院进修。在省内率先开展脊髓血管病变外科及介入治疗,烟雾病颅内外血管吻合术,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颅内复杂动脉瘤介入治疗,脑血管病复合手术治疗等。

主持并参加多项国自然及省部委科研课题,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出血性卒中外科专业委员常委,医院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脑血管病复合手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常委,吉林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吉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青委,吉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国际老年医学杂志》编委。

朴健民

医院

主治医师,医学博士。

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受聘于医院神经血管病外科。

主攻各种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包括开颅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及科研研究(颅内动静脉畸形和烟雾病)。发表过多篇国内外学术论文。

美国Tufts医院神经介入科访问学者经历,师从于世界著名神经介入专家InSupChoi教授。

国际脑卒中学会会员。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anjiz.com/gbtt/810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