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

聊鲜中国首例介入机器人30分钟完成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院士、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团队在海南完成了中国首例机器人辅助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中国介入治疗市场潜力巨大,但介入机器人要真正在临床普及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中国尚无PCI手术机器人获批上市

3月13日,这台手医院进行。

(网络图)

这次接受机器人辅助下冠脉介入治疗的是一名60岁男性患者,他已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十多年。该患者是50%病变,几年前做过造影,最近经常心绞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其冠脉造影结果显示,患者系前降支中段弥漫性病变,导致第一对角支受损,需要在双导丝保护技术的支持下完成手术。

(网络图)

与传统冠脉介入治疗需要医生穿上重达20多斤的铅衣,并持续数小时站在手术台旁进行操作不同,葛均波院士只需使用操纵台上的遥控操纵杆,通过切换不同的模式,对隔壁手术室的床旁机械臂进行控制。操作过程中,导丝迅速地通过复杂病变,球囊预扩张后,心脏支架被精准释放,正确覆盖病变。整个手术持续时长约30分钟,非常高效。

本次手术应用的介入机器人是西门子医疗生产的Corindus途灵?最新一代CorPath?GRX,也是目前全球唯一一款经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并拥有欧盟CE上市认证的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

据了解,介入治疗是在医学影像引导下进行非直视下诊疗的新学科,是与内科、外科并驾齐驱的第三大学科,也是心脏、血管、肿瘤等疾病的三大治疗手段之一。

与人工操作相比,介入机器人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介入机器人更灵活、精确度更高,可改善传统手术时间过长、医生疲劳和缺乏三维精度视野等问题,同时为远程医疗提供技术基础。借助5G、AI等新技术的发展,未来医生无需亲临手术现场,就能对手术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

心血管病是全球第一大死亡原因,冠脉介入治疗(PCI)当前已成为心血管病重要治疗方案。PCI手术量的增长,为PCI手术机器人行业发展奠定基础。

全球PCI手术机器人行业近年来取得重大突破。年美国医疗机器人公司CorindusVascularRobotics研发的CorPathGRX机器人被FDA批准,被用于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年西门子医疗收购CorindusVascularRobotics;年法国Robocath公司开发的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R-OneTM获得欧盟CE认证用于PCI手术;去年10月,微创医疗宣布与Robocath成立合资公司。

在中国,尽管近年来在相关领域也涌现出大量的研究团队和初创公司,但目前尚未有PCI手术机器人获得批准上市。

国内相关标准化规则正在制定

放眼全球,美国直觉外科(IntuitiveSurgical)公司的达芬奇外科手术系统率先打开了手术机器人的商业化市场。目前,包括美敦力和强生公司在内的医疗器械巨头都在积极部署手术机器人。

不过,介入机器人在临床普及仍存在一定的难点。据媒体报道,年美国血管介入机器人手术占血管手术的0.1%。目前,该技术在国内属于非常前沿的新技术,尚处于试验阶段。

中医院血管外科中心副主任医师罗明尧表示,首先,介入机器人暂时受制于医患及业内人士对该新技术的认知和认可。结合其他医疗学科领域的机器人技术或其他新技术新设备的全球推广经验来看,一般医院开始认可、购置,形医院逐步跟进。其次,现有的血管介入机器人技术尚未成熟,与“全自动”甚至理想的“半自动”还有一定差距。第三,机器人手术费用高昂,如不能进入医保报销体系,能接受的患者范围受到限制。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齐鹏表示,如果仅从机器人硬件的角度来看,其实难度并不大,问题是未来如何更好地通过机器人做软件和硬件的集成,让机器人能够在手术过程中更好的辅助医生做出判断或者提前做出预测,这对于机器人的智能化要求很高。

此外,如果在临床推广,需要先在国内走审批流程上市注册。“据我所知,国内相关的标准化的规则还在制定中。所以,介入机器人在临床的实际应用还需要些时间。”齐鹏说。

技术贸易促进联盟

上海市国际技术进出口促进中心

这里有技术资讯,为您清晰呈现

最为新鲜的科创“爆款”

这里有前沿科技,与您共同分享

日新月异的科技“盛宴”

这里有深度解读,带您一起思索

颇具价值的科技“内涵”

这里有政策发布,为您尽心网罗

各类最新的科技“红包”

CSITFUNION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anjiz.com/gbtt/825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