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针对冠心病的治疗技术发展迅速,方法越来越多,效果也越来越好。除了传统的药物治疗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简称PCI)是治疗心脏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那什么样的患者需要做冠状动脉造影?有哪些需要做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呢?今天咱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首先说冠状动脉造影:
以诊断为主要目的:
1、不明原因的胸痛,无创检查不能确诊,临床怀疑冠心病;2、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如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或新发传导阻滞;有时需要冠状动脉造影除外冠心病;3、不明原因的左心功能不全,主要见于扩张型心肌病或缺血性心肌病,两者鉴别往往需要行冠状动脉造影;
以治疗为主要目的:
冠心病诊断明确,行冠状动脉造影可进一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程度,选择治疗方案。
1、稳定型心绞痛或陈旧性心肌梗死,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影响学习、工作及生活。
2、不稳定型心绞痛:(1)首先采取内科积极强化治疗,一旦病情稳定,积极行冠状动脉造影;(2)内科药物治疗无效者;(3)对于高危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伴有明显心电图的ST段改变或梗死后心绞痛;
3、心肌梗死:(1)发作6小时以内的急性心肌梗死或发病在6小时以上仍有持续性胸痛,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简称CAG)或PCI手术;(2)急性心肌梗死(简称AMI)后静脉溶栓未再通的患者,应尽快争取CAG或补救性PCI;(3)对于AMI无并发症的患者,应考虑梗死后一周左右择期行CAG;(4)AMI伴有心源性休克、室间隔穿孔等并发症应尽早在辅助循环的帮助下行CAG或血管再灌注治疗;(5)对于高度怀疑AMI而不能确诊,特别是伴有左束支传导阻滞(简称LBBB)、肺栓塞(简称PE)、主动脉夹层、心包炎的患者,可直接行CAG明确诊断;
4、无症状性冠心病,其中对运动试验阳性,伴有明显的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行CAG;
5、CT等影像学检查发现或高度怀疑冠状动脉中度以上狭窄或存在不稳定斑块;
6、原发性心脏骤停复苏成功、左主干病变或前降支近段病变或的可能性较大的均属高危人群,应早期行CAG,需要评价冠状动脉病变是否干预治疗;
7、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简称CABG)手术后或PCI术后,心绞痛复发,往往需要再行冠状动脉病变评价;
其次说说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冠状动脉支架术就是通过介入的方法将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部位通过扩张使其再通,然后放入一个金属支架支撑起狭窄的部位,使狭窄的血管腔扩张,保持冠状动脉的畅通。冠状动脉支架术的适应症有:
一、大多数无症状心肌缺血或轻微心绞痛的患者,平板运动试验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证实有显著缺血的高危患者,为了保持其体力劳动和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降低严重或致死性心脏事件的风险,如冠脉造影有严重病变,应考虑选择冠脉支架术。该类病人成功率高,致残或致死率低。
二、心绞痛:许多中到重度稳定性心绞痛或不稳定性心绞痛对药物的反应不理想,通常适合做冠脉支架术。该类患者多数有单支或多支冠脉病变,成功率高,风险小,术后心绞痛缓解明显。三、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是由于心肌血流严重减少和突然停止所致,最常见的原因是主要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血栓闭塞。冠脉介入术是非常有效的重建冠状动脉灌注的手段,适合90%的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能进一步扩大冠脉介入治疗的结果。该方法可获得急性心肌梗塞治疗的即刻效果,使更多的心肌得到血流灌注,心肌缺血时间更少,患者获益更多。冠脉支架的优势与不足: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优点是应用相对简便,避免或减少全麻、开胸、体外循环、中枢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和康复时间等。重复冠脉介入术比重复冠脉搭桥术简便易行。而且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达到血运重建。随着介入材料的不断更新改进和手术医生的经验积累,其安全性和远期效果越来越明显提高。与药物治疗相比其死亡或严重心脏缺血事件明显减少。
但冠脉支架也有其不足与局限性,对多支弥漫性病变,心功能严重受损患者,冠脉搭桥术可能是更佳选择。但无论如何,各种试验结果显示,冠脉支架术可使单支或多支冠脉病变患者心绞痛症状明显缓解,运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对那些心肌缺血症状重的患者以及希望保持体力劳动的有症状患者更易接受冠脉支架术。
总之,冠状动脉支架术可使单支或多支冠脉病变患者心绞痛症状明显缓解,运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对于那些心肌缺血症状重的患者以及希望保持体力劳动的有症状患者,更应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术。
欢迎医院心内科白癜风治愈的方法北京专治白癜风的医院有哪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anjiz.com/gbyy/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