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将导管经大腿股动脉或其它周围动脉插入,送至升主动脉,然后探寻左或右冠状动脉口插入,注入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能较明确地揭示冠状动脉的解剖畸形及其阻塞性病变的位置、程度与范围。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唯一能直接观察冠状动脉形态的论断方法,医学界号称其为“金标准”。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死亡率约在0.11%-0.14%,心肌梗死率约在0%-0.06%;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患者的心肌梗死与死亡率均约在3.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是指经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治疗方法。
发展历程:年,Bernard首次将导管插入动物的心脏。年,德国医生Forssmann首次将一根尿管从自己的肘静脉插入,经上腔静脉送入右心房,并拍摄下了医学史上第一张心导管胸片,开创了人类心导管技术发展的先河。在此基础上,此后先后开展了右心导管和左心导管术。年,Seldinger创立了经皮血管穿刺技术,从而结束了介入操作需要进行血管切开的历史。年,Sones在进行一次主动脉造影时,无意中将导管插入右冠状动脉,并注入了造影剂是右冠显影。这一偶然并带有危险性的事件却成为了现代冠脉介入技术的开端。年Judkins采用股动脉穿刺的方法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从此这一技术在冠心病的诊断上得以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德国的Gruentzig于年首先施行了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此后,PTCA技术从欧洲到美洲迅速被推广,适应症不断扩大。与之相关的工业产品也迅速发展,各种操作设备(如:导管、球囊)不断改进以适应不同病变的处理。年,Puol和Sigmart将第一枚冠脉支架置入人体。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可显著减少PTCA的再狭窄,可以处理夹层和急性血管闭塞,成为冠脉介入治疗的又一个里程碑。年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stent,DES)投入临床,使支架的再狭窄率明显降低,使冠脉介入治疗又进入到一个新的纪元。
思考:
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发展如此成熟,但此技术不可避免放射线的危害,那问题来了,我们怎么如何利用超声来降低吃线儿的问题;如何发挥超声的优势等是我超声爱好者们共同的问题。
超声新视野为大家推荐两个技术,看看对大家是否有帮助:
1、超声引导下血管穿刺及置管;(股静脉穿刺使用)
2、AFI(自动心功能成像)在临床的应用。(术前、术中、术后评估心脏功能及各支冠脉血供情况等)
超声新视野特别呈献!
赞赏
长按北京哪里能治疗白癜风北京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anjiz.com/gbyy/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