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7004389.htmlBI企业家思维——聚集万+中国企业家
其实,对经验丰富的医生来说,通过前面四个步骤就能诊断大部分疾病,最后一步完全没必要。
但现在不少医生的诊断过程本末倒置了,问诊几句后,立刻就让病人做CT、造影、核磁。
很多医生忽视了最基本的东西,过度依赖尖端技术解决常见病,把疑病留给精密仪器。
我在一次评审高级职称的会议上,居然看到有医生很自豪地说,他最近十年都没戴过听诊器。
我不知道他是如何当心脏科医生的。而据我了解,不戴听诊器诊断,还真不是个别现象。
我还曾听某大学知名教授说:“CT和造影就像是日光灯,听诊器就像是煤油灯。我们为什么要抛弃日光灯,回到煤油灯的时代?”这话我很不赞同。
很多人觉得,CT、造影等检查是无害的,可以随便做。事实上,这些检查的成本高、创伤大,还可能给病人带来永久性伤害。
比如做一次心脏冠状动脉CT检查,放射线量相当于拍了次X线胸片,这对一些并不需要做CT检查的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来说,不但起不到作用,还会浪费医疗经费,更重要的是,这会给病人带来一生的癌症风险。
另外,“过度治疗”与医疗体制的趋利性有关。
医院攀比毛收入,医院买了CT机、造影机,他们就会想,这台机器必须要用,多少年内要收回成本。
科室和医生的奖金也直接和开出的药品和检查单挂钩。医院分派的“指标”,会被扣奖金。
02
一感冒发烧就输液
你觉得,多重的病才需要做手术?会有人回答心脏病、肿瘤,但如果告诉你,从小到大,你因为感冒、发烧、腹泻做了很多次“手术”,这件事你自己都不知道吧。
很多人一感冒发烧就去输液,医院里到处都是输液的人。这在美国、欧洲是绝对看不到的。
输液是侵入性操作,相当于一个小型“手术”。
输液过程中,需要刺破血管,向其中输入本不属于人体的药物.这个过程中,输液药物、设备、环境、操作的无菌程度,都会影响输液安全。
输液增大心脏负担,有心脏病的老人风险更大。因为输液需要把药物溶解在盐水或糖水中,如果一次输两袋毫升的液体,相当于短时间增加了1升的血容量。
一个体重为60千克的人,正常情况下全身血量约为4~5升,粗略估算,输液1升相当于加大了20%的循环负荷。
老人的心肺功能较差,尤其是有心衰等心脏病的老人,频繁输液的风险更大。
此外,输液的药物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微粒,如果它们堵在细小的血管中,可能聚集,引起栓塞。
当然了,在急诊抢救、急重症治疗中,输液仍是非常重要的给药方式。普通的感冒发烧,真没必要去输液,既受罪,风险也大。
03
动不动就放支架
支架滥用就是一种过度医疗。主要表现在有些患者不需要放支架的放了,只需放1个的放了两三个甚至更多。
据中国医疗外科植入专业委员会的统计,年我国心脏介入手术的数量为2万例,而到了年竟达到了40.8万例,增长20倍。
因少数医生对放置支架的适应症把握不严,确实存在一定的滥用现象。
我国心脏支架使用量连续三年每年增加6万个,老百姓的心血管病死亡率却逐年上升,放进不该放的支架,对患者来说,是终身性的、最严重的过度医疗之一。
要降低这类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关键还在于预防。
芬兰一名心脏病医生和他的团队,在与当地政府、企业的合作下,用了35年时间倡导民众改变生活方式。
比如,先倡导人们吃面包时逐渐减少涂黄油的量,接着通过立法,反对反式脂肪酸物质进入食品,最后提倡民众吃植物油。35年后,人们的期望寿命延长了十几年,冠心病患者减少了80%。
他们发现,对寿命延长贡献最大的不是心脏支架,不是更多的药物,而是发动社会各种资源,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04
晚期肿瘤患者别开刀
放疗、化疗、介入治疗等,现在肿瘤治疗的方法越来越多,从疗效评估的角度看,很多费用高昂的疗法,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肿瘤患者求生欲望强烈,为延续生命也愿意尝试各种昂贵的诊疗手段。有数据显示:国内15%的晚期肿瘤病人在过度和不合理的治疗中加速死亡。
医院原副院长、胃肠外科带头人朱正纲就曾在不同的学术场合跟医生们说:“不要再开刀了,开一个,死一个。”
从去年起,朱正纲开始去“拦刀”。
我们对中晚期胃癌的认识已经落后了。我们现在得了肿瘤肯定首选开刀,之后,再化疗、放疗。这就像先把大山(肿瘤主体)搬掉,再用化疗、放疗等把周围的小土块清理掉。
走到今天,这种治疗观念医院。
医院里,来一个,就开(刀)一个。恐怖的是,就随访一年发现,晚期病人开刀后没多久就复发了,生存期很短。因此,不要再开刀了,开一个,死一个。而且开刀对医生来说,收入更高些!
过度医疗问题的存在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正如胡大一教授所言,过度医疗是一个永久的话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医疗界同仁一道努力。
希望在未来可期的日子里,过度医疗、过度体检的尴尬局面可以得到缓解。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处理,并表示歉意,谢谢!
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不仅企业的生命周期短,能做强做大的企业更是廖廖无几。企业做不长、做不大的根源当然很多,但核心根源却只有一个——企业的股权出了问题!
未来不再有公司,只有平台;未来没有老板,只有创业领袖;未来不会有员工,只有合伙人。如今单打独斗的年代已经过去了,现在的年代是合伙制的年代,赚小钱靠个人,赚大钱靠团队,股权分配、股权激励、股权融资是企业的一次深刻变革。----李克强
任正非说,华为能够走到今天,得益于分钱分得好
分好股权,可以助力企业吸引人才、资本与资源,共同做大蛋糕,成就的是“创业故事与中国合伙人”。分不好股权,做不大蛋糕,酿成的可能就是“创业事故与中国散伙人”。
对老板而言,股权代表着梦想和分享。
对员工而言,股权代表着打拼与希望。
对投资人而言,股权代表着信任与回报。
对公司而言,股权背后链接着公司的资源配置、利益分配与公司治理,也代表着共创共担共享的创业文化。
股权设计是公司的顶层制度设计。股权问题处理不好,股东们打架,再好的产品、技术与运营,都会功亏一篑。
面对已经来临的合伙人时代:
如何通过顶层设计保障控制权?
如何通过董事会降低决策风险?
如何通过股权激励吸引留住人才?
如何通过股权设计防范企业风险?
如何通过股权设计保障创始团队?
如何通过股权激励激发起小股东?
如何通过股权激励实现企业传承?
如何通过顶层设计做强分子公司?
如何通过顶层设计确保永续经营?
如何通过董事会建立员工主人意识?
如何通过股权众筹建立合伙人团队?
:董事长,总经理,股东,法人,总裁(仅限决策人)
:49元/人
:晚上19:30-21:30(由工作人员邀请入群):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anjiz.com/gbyy/6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