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
心脏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型诊断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技术,无需开胸,在影像学方法的引导下,经过穿刺体表血管,借助某些器械,将导管送到病变部位,通过特定的心脏导管操作技术对心脏病进行确诊和治疗的诊治方法,它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心脏病诊治方法,进展非常迅速,它介于内科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之间,是一种微创的诊治方法。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CAG)、PTCA+支架植入术(PCI)、射频消融术(RFCA)、起搏器植入术(VVI、DDD、CRT)、各类型先天性心脏病(如ASD、VSD、PDA)介入治疗、肥厚性心肌病的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等。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PCI)
目前,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依据病情有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冠脉搭桥)。其中,介入治疗以微创无损伤、效果确切受到广大冠心病患者的欢迎,但其有着严格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一、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适应症
1、稳定型心绞痛经药物治疗后仍有症状,狭窄的血管供应中到大面积处于危险中的存活心肌的患者。
2、有轻度心绞痛症状或无症状,但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明确,狭窄病变显著,病变血管供应中到大面积存活心肌。
3、介入治疗后心绞痛复发、管腔再狭窄的患者。
4、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病12小时内;或发病12小时~24小时内,有严重心力衰竭和(或)血流动力学,心电不稳定和(或)有严重心肌缺血证据者可行急诊PCI。
5、搭桥术后复发心绞痛的患者。
6.、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积极药物治疗病情仍不稳定,心绞痛发作时有心肌缺血的证据。
二、PCI术前的注意事项
PCI术前需做碘过敏试验,查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检查及传染病筛查等。择期手术者,术前禁食4小时~6小时,术前服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如为急诊手术,术前未用抗栓药者,术前阿司匹林嚼服mg、氯吡格雷mg,术中常规使用肝素。
三、PCI术后的注意事项
PCI术后仍应积极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戒烟,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体重达标等。术后终生服用阿司匹林。植入裸支架者,氯吡咯雷服用1个月~3个月;植入药物洗脱支架者,氯吡咯雷服用9个月~12个月。术后第一、三、六、十二个月定期复诊。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
冠心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致死与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统计,在美国,每年约有万人发生心肌梗死。据保守的估计,目前我国每年死于急性心肌梗死(AMI)及其并发症的人数已超过万。其中半数死于发病后2小时内。
现代病理生理学研究发现急性心梗绝大部分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冠脉发生斑块破裂、出血及血栓形成,从而导致冠脉急性闭塞,相应区域心肌发生缺血坏死,是心肌梗死的原因。从血管闭塞至心肌发生不可逆的坏死需要一定时间。如能抢在心肌坏死之前及时开通梗死相关血管,便可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挽救生命。
一、血运重建---治疗AMI的关键
迅速有效的开通闭塞冠脉,使梗死相关动脉恢复再灌注,就可以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心梗患者近期与远期预后,是治疗AMI的关键。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经静脉给予溶栓药物,另一种是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用顶端带有球囊的导管,扩开狭窄的病变,必要时放置金属支架,恢复心肌的血流灌注。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挽救心肌与病人长期预后的主要决定因素是三个而不是一个,即:再灌注的早晚;早期、迅速、持续、完全开通梗塞相关血管;微血管水平获得正常灌注。
二、时间就是生命
尽管急性心肌梗死是死亡风险极高的危重疾病,但如诊治及时,它是一个可救治的疾病。实现可救治性的关键是起病至救治的时间窗,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每治疗0例病人,如果可在起病后1小时救治成功,可能避免心肌坏死,减少死亡50例;如距起病2~6小时治疗,死亡的病人可减少30例;6~12小时只能减少20例死亡;12小时以后治疗的效果已与传统治疗无显著差别。的确是“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三、药物溶栓的局限性
溶栓治疗就是将溶栓药(如尿激酶)通过输液的方法输入血管内。其优点是方法简便,技术难度小,对于已确诊的病人只要没有禁忌症即可在救护车上或急诊室立即使用。缺点是:1.仅有1/3-1/2的患者适合溶栓治疗,不适宜溶栓者如作溶栓则死亡率更高;2.溶栓治疗梗塞冠脉开通率较PCI低,平均60-70%;3.
由于溶栓治疗不能解决残余狭窄,故其再闭塞率高,二周时为10%-15%,一年时增至30%;4.出血并发症较高,尤其是较为严重的颅内出血约为1%。
四、急诊PCI治疗的优势
介入治疗较药物治疗疗效可靠、直接、迅速、理想,可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在国际上已经成为治疗急性心梗的首选。介入治疗不通过外科开胸手术,不需要全身麻醉。在X线指引下,通过穿刺挠动脉或股动脉,将治疗器械送至冠状动脉闭塞部位。
1?再通率高、残余狭窄轻、EF值高,再梗死率、病死率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低
2?对老年、再发MI、第一次梗死时SBPmmHg和HR次/分的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更好
3?特别是那些存在溶栓禁忌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获益更大
4?可使病死率由7%降至5%以下。
冠心病介入治疗5大疑问
问题一:药物洗脱(涂层)支架是否优于金属裸支架?
答:金属支架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支架,主要分为药物洗脱(涂层)支架和金属裸支架。金属裸支架是指支架表面无药物涂层。药物洗脱(涂层)支架就是指在支架的表面涂有一种特殊的抗内皮增生的药物,如雷帕霉素、紫杉醇等。金属裸支架的优点是价格较低,术后抗血小板药物服用时间短,通常为6个月左右;缺点是再狭窄的几率较药物涂层支架明显增加。药物涂层支架的优点是能够明显降低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再狭窄发生率;缺点是价格昂贵,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服用时间长(至少为1年),晚期血栓发生率高。目前临床上植入的金属支架90%以上都是药物涂层支架类型,但选择何种类型支架应根据具体病情征求心血管专科医师的意见选择,而并非植入药物支架就一定更好。
问题二:支架植入后就不用再坚持吃药了?
答:不少患者误以为植入支架后就可以一劳永逸,自行停用了所有的口服药物,其后果就是支架内血栓再次形成、再狭窄甚至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危及生命。药物治疗是一切冠心病治疗的基础,不论选择植入支架还是冠脉搭桥,药物治疗都是不可缺少的。接受支架植入治疗后,冠心病患者切莫掉以轻心,要坚持按医生的医嘱按时服药。
问题三:支架植入后就不能做核磁共振检查了吗?
答:首先要明白为什么身上有金属物不能做核磁共振检查,因为磁共振机器可以比作一个强大的磁场,金属物会受到强大磁场的吸引而移动,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支架置入后能不能做磁共振检查,要看你植入支架的材料。心脏支架主要材料经历了不锈钢、镍钛合金或钴铬合金、新一代可溶性降解支架三个阶段。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大部分冠脉支架是由L不锈钢或者镍钛合金制成,少数支架可能含有铂,钴合金,金,钽等,大多数冠脉支架表现出非铁磁性或弱磁性,非磁性的支架2周后可接受MRI检查,弱磁性的建议6周后接受MRI检查。有一些试验证实,目前临床几种常用的药物洗脱支架,可以在植入后立即接受MRI检查。尽管如此,鉴于支架植入患者进行MRI检查可能存在的风险,此类患者在检查前必须征求心脏科医生和放射科医生的意见。
问题四:支架植入后不能运动锻炼,否则可能导致支架的移位?
答:不少患者植入支架后,老是担心支架会不会移位,剧烈运动后会不会掉下来,甚至连穿衣服都小心翼翼。其实,这种顾虑大可不必,支架植入体内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几个月到一年),冠脉血管上的细胞会生长、迁移最后覆盖整个支架的表面,使支架成为人体血管的一部分,此时即使多么剧烈的活动都不会使支架移位或掉出。完全不影响日常生活和运动锻炼,一般建议体育锻炼在术后一个月后开始,以中低强度的运动如慢跑为宜,不主张剧烈运动。
问题五:做了支架是否就万事大吉了?
答:心脏支架可以暂时使血液顺畅流通,但并不具备清除冠状动脉血管内的斑块和血脂的作用,而且植入支架处的血管壁会随着瘀血和血脂的积累,而变得越来越薄,如不加以保养,日积月累会有血管破裂的危险。因此,并非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就万事大吉,术后规律服药、控制危险因素及定期复查也是至关重要的。
心血管内一科是阜阳市市级临床医学重点学科,现有主任医师一名,副主任医师一名,主治医师八名,硕士研究生三名,额定床位50张,实际开放床位70张,其中冠心病监护床位(CCU)6张,设有床边心电及血压监测。科室下辖心脏导管室,拥有西门子心脏数字化造影机、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心脏监护除颤仪、心脏电生理仪、心脏临时起搏器、动态血压监测仪等精尖设备。
科室常规开展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病、脑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治。科室是阜阳市最早开展心脏介入治疗的专业科室。多年来已成功开展心脏介入治疗数百例,现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术和支架植入术、心内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术根治快速型心律失常、安装心脏起搏器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封堵治疗、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
科室招聘视频营销北京治白癜风的儿童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anjiz.com/gbyy/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