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那个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年9月Gruentzig医生完成了第一例经皮冠脉成形术(PTCA),开创了介入心脏病学的新纪元。自此该学科蓬勃发展,先后经历了PTCA时代、裸金属支架(BMS)时代和药物洗脱支架(DES)时代。虽然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DES成功解决了舒缩活动。年欧洲心脏病学年会报道的BASKET-LATE研究使人们认识到了晚期支架内血栓(ST)这种与DES相关的可怕并发症。为了降低晚期ST的发生率,研究者对冠脉支架作了多种改良。实验表明支架术后6~9个月血管重构即已完成,因此从理论上来讲,永久的血管支撑物是没有必要的。完全可降解支架即基于这种理念进行设计,支架在植入后即刻可支撑病变血管,待血管负性重构完成后即完全降解。可降解支架的优势在于支架降解后能完成金属支架不能完成的任务,如恢复血管正常的生理功能、缓解血管壁炎症、不会禁锢边支血管、可在同一病变部位反复介入治疗以及与磁共振检查兼容等,此外长期随访尚可发现晚期管腔扩大现象。目前用于制作可降解冠脉支架的材料主要是聚合物(聚乳酸)和金属(镁、铁)。前者制造工艺比较成熟,而后者因降解速度、炎症反应的问题尚难以在临床广泛使用。现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开展临床研究的可降解支架包括Igaki-Tamai支架(IgakiMedical,Japan)、AbbottBVS(AbbottVascular,US)、ART18Z支架(ART,France)、REVA支架和ReZolve支架(RevaMedical,US)、DESolve支架(Elixir,US)、Ideal支架(XenogenicsCorp,US)、XINSORB支架(上海微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和DREAMS支架(Biotronik,Germany)。本文对可降解支架的临床进展、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作一综述。
钱菊英
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心导管室副主任,内科教研室副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委员会委员、上海医学会心血管病专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卫计委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导师。全国青联委员,九三学社上海市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Igaki-Tamai支架
Igaki-Tamai支架是最早植入人类冠状动脉的可降解PLA支架,该支架为自膨胀式,由PLA单纤维构成,没有药物涂层,支架在3年内完全降解。自年9月始,日本的Tamai医生用这种支架治疗了15例患者共19处冠状动脉病变,术后即刻和术后24h复查冠脉造影和IVUS,未发现即刻支架弹性回缩。术后30天内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和支架内血栓发生。其6个月随访结果表明再狭窄率和靶病变血运重建率为6.7%,无支架内血栓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4年临床随访,死亡、Q波心梗和支架内血栓各有1例(2%),累计共有9例患者需再次行介入治疗(18%)。而此时血管内超声(IVUS)已无法探查到支架。至今,Igaki-Tamai支架已完成了10年随访,冠脉CTA、冠脉造影和IVUS均提示该支架早已完全降解,而原先植入支架的血管仍维持通畅。10年非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和MACE的累积存活率分别为87%、98%和90%,1年、5年和10年靶病变血运重建率为16%、18%和28%。随访期间共发生了2例确定的血栓事件(1例为亚急性,1例为极晚期)。由于植入Igaki-Tamai支架需要使用8F指引导管,且释放过程较为复杂(需使用加热至80℃的造影剂持续冲刷血管,随后加压至6~14atm持续30秒以释放支架),可能会引起动脉壁坏死、内膜过度增生或血小板粘附激活等,该支架难以广泛用于临床。经改良的新一代Igaki-Tamai支架已克服了上述缺点,可经6F指引导管送入,改良为球囊扩张方式释放,目前该支架正在德国进行临床前评估。
AbbottBVS
目前唯一开展大规模临床研究且已获得CE认证的可降解PLA支架是美国雅培公司的AbbottBVS。AbbottBVS采用PLLA构成支架平台,P-D,L-LA作为载药涂层,采用雷帕霉素衍生物Everolimus作为抗增殖药物。第一代AbbottBVS通过外径为1.4mm,支架厚度μm,支架两端各有2个不透X线的金属标记用于指示支架在血管中的位置。该支架于年始进行了firstin-human研究(30例患者),支架即刻弹性回缩为6.9%,稍高于钴铬合金XIENCEV支架(4.3%)。随访1年时的MACE发生率为3.3%(1例非Q波心梗),无靶病变血运重建和支架内血栓发生。6个月造影结果显示支架内晚期管径丢失为0.44±0.35mm,IVUS显示新生内膜面积为0.30±0.44mm2,面积狭窄率5.5%。2年随访,无心源性死亡、缺血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和支架内血栓发生,仅有1例非Q波心梗(同前),支架内晚期管径丢失为0.48±0.28mm,直径狭窄率为27±11%,与6月造影结果无显著差异。此时支架植入段血管已恢复正常舒缩活动,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显示34.5%的支架梁已不可见。4年临床随访显示仅有1例缺血驱动的MACE(非Q波心梗),无心源性死亡、靶病变血运重建、支架血栓发生。第一代AbbottBVS由于支架构形问题具有较大的弹性回缩,6月IVUS随访显示支架面积较术后即刻减小了11.8%,从而导致了较大的晚期管径丢失。随后雅培公司对第一代AbbottBVS支架构形进行了改良,采用了与XIENCE系列支架相同的MultiLink构形,并对制作过程进行改进,从而减慢了支架的降解速度。经改良的AbbottBVS1.1与BVS1.0相比具有更强的径向支撑力、更小的弹性回缩以及更长的降解过程。ABSORBcohortB研究共入选了例患者,植入AbbottBVS1.1(3.0×18mm)。该研究分为B1组(n=45)和B2组(n=56),B1组在术后半年和2年、B2组在术后1年、3年分别进行血管影像学检查(造影、IVUS、OCT)。结果显示与AbbottBVS1.0相比,AbbottBVS1.1无显著支架弹性回缩发生。B1组6月随访,支架节段内晚期管腔丢失为0.19±0.18mm,IVUS显示支架面积仅减小了2%,OCT显示96.8%的支架梁已被内膜覆盖。2年随访,晚期管径丢失为0.27±0.20mm,OCT和IVUS发现的新生内膜面积分别为0.68±0.43mm2和0.17±0.26mm2,99%的支架梁已被内膜覆盖,2年时MACE发生率为6.8%,无支架内血栓发生。B2组1年随访,支架节段内晚期管径丢失为0.27±0.32mm,IVUS和OCT均未发现支架面积较术后即刻有显著减小。该组中有2例患者发生了围术期心梗,另有2例患者因操作原因而发生心梗,1年时MACE发生率为7.1%。3年随访,支架内晚期管径丢失为0.29±0.43mm,支架面积维持不变,而斑块面积显著减小。3年内CohortB组MACE发生率为10%,无支架内血栓发生。
目前除了ABSORBCohortA和B组仍继续临床随访外,尚有ABSORBExtend、ABSORBⅡ、ABSORBPHYSIOLOGY、ABSORBFIRST、ABSORBChina、ABSORBJapan等研究正在进行。其中ABSORBExtend研究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非随机、单组试验,共有近个中心参与该研究,拟入选近0例患者接受AbbottBVS治疗,分别在术后30天、6月、1年、2年和3年时进行临床随访,2年时进行造影和OCT随访。首例患者已于年1月入选,至年10月,该研究已入选了例患者,93%的病变为ACC/AHA分型B型病变,92.6%的患者仅有1处病变,81.8%的病变以AbbottBVS3.0×18mm支架治疗。器械成功率为98.5%,手术成功率为96.8%。6月随访,有1例患者发生心源性死亡(0.2%),14例心梗(2.8%),3例(0.6%)患者因缺血事件行靶病变血运重建(1例CABG,2例PCI),MACE发生率为3.0%,有3例患者发生支架内血栓(0.6%)。ABSORBPHISIOLOGY研究目的在于探索AbbottBVS和XIENCEV支架植入术后对血管功能的影响,考察指标包括血管顺应性、扩张性能、内皮细胞反应和剪切力分布情况。ABSORBⅡ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对比AbbottBVS和XIENCEPRIME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原发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拟入选例患者,目前该研究已完成所有患者入选。ABSORBChina研究入选的是中国冠心病患者,接受AbbottBVS治疗。该研究于年7月入选了第一例患者,现已完成所有患者入选,拟于年7月开始进行血管造影复查。
敬请期待???可降解支架的临床进展(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anjiz.com/gbyy/9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