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

住院部10楼的心外病房假如生命以痛吻你,


这是有趣郑州第篇原创文章

全文字数:

阅读时间:10分钟

每天10:10,多爱郑州一点点

生活就是给你一巴掌

再给你一巴掌

你说:「就不能给个甜枣吗?」

「没有!」

反手又给你一巴掌

年8月4号,周末,正是饭点,河医立交旁的「肘子刘」里的人不多。

饭店窗外,一个人拿着写着「停车」字样的小纸板,在路边不断跟过往车辆摆手。

终于有车停了下来,车主落下车窗,一番交谈,那人坐上副驾的位置跟车走了。不知道这是她今天挣到的第几个20块钱停车费。

辛恒在医学院打了一个月地铺,每天早上和中午出来买饭,都能见到很多这样的「带路人」。坐在旁边的堂哥很不忿:「一次20还有人停,到底是省会,真有钱。」

辛恒和父亲都爱吃肘子,住院一个月,这是第一次吃

辛恒父亲第二天要做心脏搭桥手术,亲戚们趁周末陆续赶来看望。

在病房住了一个月,天天盼着早点安排手术,昨天下午接到手术通知时,辛恒一家人的心情从着急渴望,随即转换成了忐忑焦虑:手术前的身体检查,医生说有几项指标还不算太理想。辛恒想,要不然再调理一周?

唉,也就是想想罢了,辛恒心中苦笑,所有人都盼着早点手术,没谁会主动选择延后。

肘子没吃完,辛恒的大舅说打包带回去吧,给你爸尝尝,他最爱吃这个。手术前有忌口,大夫早有交代,不过辛恒还是叫服务员打了包。

和父母两地

就怕打来电话的是亲戚

辛恒是新乡人,家离郑州只有五块五的距离(当年郑州到新乡的绿皮火车票价),既便宜又方便,让考上郑大的他每周都有机会回家。

但随着毕业、工作、结婚,慢慢地,辛恒回家的次数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少。除了「春节」、「五一」、「十一」三大黄金周,即便新乡离郑州这么近,平时也很少回去。

有点儿机会还想着去哪儿玩玩,没什么要紧事儿,电话一星期也打不了一个。

父母怕给子女添麻烦,身体不舒服从来不说,在他们眼里,孩子的学业和工作是不容耽误的。至于生病,还没老到不能动,挺一挺就过去了,不是要紧事儿。

在郑州工作、买房、结婚,常回家看看成了最不重要的选项

6月29号下午临下班前,姑姑打来电话说父亲住院了,辛恒心里咯噔一下,每次父母生病都瞒着,哪怕是切除良性肿瘤的手术都是出院以后才随意地提一下,这次肯定不是小病。

果然,姑妈的话验证了辛恒的猜测:「你爸中午上班路上胸闷,自行车都扶不住,医院。CT结果刚出来,冠心病,心脏血管堵了,还得做心脏造影再仔细看看。我说叫你回来,你爸不让,这都啥时候了还不让说。明天一早你就回来,医院。」

「别,我现在就回去。」辛恒除了担心,还有点儿生气,怪父亲这么大的事儿还瞒着不说。

火车时刻固定,有急事回新乡

走老国道上的郑新黄河大桥更方便

挂了电话,辛恒就赶紧往老家赶,坐火车是不赶趟儿了,只能去碰运气看能不能赶上新北站去新乡的城际公交。

周五的晚高峰,从郑州的西南去刘庄,打车也是个堵。一路请求的哥紧赶慢赶,到了新北站还是过了7点半。

从车站出车口看着里面黑压压一片排队等车的人群,辛恒从来没有这么着急想赶紧回家,转身看看路边停的私家车,他第一次觉得这些贵得要死的黑车变得可爱起来。

拼黑车去新乡,50块钱一个人,凑够4个人才走。辛恒实在等不及,找了个新乡牌照的车,跟车主商量不等人直接走,最后还价到块钱成交。

任何一个周五的晚高峰,不管大路小街,都拥堵

夜里9医院,姑姑还没走,父亲躺在病床上,没什么精神,说了句「儿子回来了」算是打了招呼。

辛恒有点不知所措,平时父亲根本不这么叫他。小心地问感觉咋样,父亲还在逞能,说现在不胸闷了,再输两天液就好了。只是之后跟母亲送姑姑走的间隙,辛恒看见父亲悄悄抹了抹眼角。

这是他第一次见父亲流泪。

越怕什么就越来什么

病情比预想得更严重

第二天上午,辛恒被医生叫去办公室:「你父亲是典型的心梗症状,心电图、CT都能证实,万幸没发生急性梗死,不然现在说啥都晚了。」

医生建议:1.马上做冠脉造影确认血管状况;2.如果堵塞严重,同步放置支架;3.签字后马上安排手术,风险不小,给半小时做决定;4.除此以外,没有备选方案。

医院的心脏科主任,侧面了解到这种造影检查安全系数还算高,大家商量了10分钟,决定马上做造影上支架。

再安全也是手术,必要的环节不能少。辛恒认真看完手术知情同意书,怏怏地发现每一条告知项都「生死攸关」,没来得及害怕,利索地签了名。

医院看着灯火通明,但病情总是让气氛充满沉闷

推着病床把父亲送进造影室,所有亲戚都等在门口。医生之前说做支架要1个多小时,辛恒觉得都在这儿等没意义,劝大家先回病房休息,不过没人听辛恒的。

刚刚过去15分钟,父亲就被医生从造影室推了出来。

「这么快?看来没啥大问题。」辛恒心里松了口气。

但接下来医生的话,让辛恒体验了从没有过的害怕:「前降支血管堵了三处,有两个堵了95%,做不成支架,还有一个堵75%,这个能做支架,不过做了也没用,那两个已经算堵死了。」

「你们商量下,考虑心脏搭桥吧。」医生做了最后总结。

对辛恒来说,这不啻于阴天霹雳。

造影显示,血管堵了3根

有选择就是好的

哪怕所有的选项都是坏选择

心脏搭桥即冠状动脉搭桥术,就是病人身体上找一段血管,连接在冠状动脉血管狭窄处的近端和远端,使血液绕过本身堵塞地方,改善心肌血液供应。

医生告诉辛恒,手术要开胸,让心脏停跳,用体外循环机维持血液循环,然后在大腿上取合适的血管在心脏上「搭桥」。医院做这种手术的次数少,医院的专家来做。

心脏搭桥,就是在原有堵塞的通道上另外修一条「保通路」

现在已经不是做不做的问题了,问题是去哪儿做。

医院不放心,第一反应就是去北京,但北京的住院花销和日常照料又让一家人觉得头疼,无亲无靠地过去,有点儿啥事儿也没人能照应。

发动所有亲戚,马上去各自找人了解情况。一天时间汇总的结果,作为地市、省会、首都各自做心脏搭桥手术经验最丰富的3家医院,选择上各有利弊:

医院(本市最好)

优点:医院有熟人,住院可安排单间;亲戚都在新乡,人手足,好照应;医保报销比例高。

缺点:医院无人能做三支病变的心脏搭桥手术,医院医院的专家来主刀,但排期不定,可能需要等2到4周;手术台数少,术后并发症处理经验不足;需请长假,治疗期间无工资。

转到郑大一附院(省内最好)

优点:心脏外科手术量很大,主刀医生是省内数一数二的专家,突发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更放心;医院近,除了手术期间需请假外,其余时间可正常上班,不扣工资。

缺点:自家人轮流陪护,会很辛苦;住院及手术费用高出30%,医保报销比例下降10%,花费较多。

医院(国内最好)

优点:国内做心医院,可预测的手术成功率最高。

缺点:北京人生地不熟,住院没有照应;医保报销比例更低,无法承担巨大的手术费用和日常陪护中的花销;或许得辞职。

考虑再三,最终选择去郑大一附院做手术。

吃过晚饭,亲戚们陆续回家,辛恒在走廊反复给医学院的同学打电话咨询,了解转院流程、那边的住院床位情况、手术排期情况。

生生把满格的手机打没电,才大概弄清了所有流程,心里稍稍有了底。

郑大一附院新建的门诊楼

从启用的第一天开始就人满为患

虽然不像小城市有熟人就好办事儿,但同学是一附院的医生,医院的所有流程,从门诊挂号到病房入住,没费什么周折。

心外科病区里人满为患,光是走廊里和电梯厅的加床都有20多张。

护士站墙上挂的手术排期表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未来一周的病人手术名单。不时有家属过来瞅一眼,看看家人排上手术没。

医院,就没有人少的时候

等门诊、等床位,就连电梯都要无休止地等

花了两天时间做完各项基础检查后,一到医生查房,辛恒也跟其他的病人家属一样,开始不断询问什么时候可以手术。

主管医生说:「病区每天申请的手术有七八台,大部分都是危重病人,还有随时可能接到的急诊手术,这都是不得不抓紧做、甚至有些指标不达标也要硬上的手术。」

「你父亲这种没有出现过心肌梗死症状的情况,目前身体的总体指标还算安全,就要考虑更稳妥的手术方案,这是好事儿。前期先逐步停用阿司匹林,调理身体到最佳状态,降低手术风险,再实施手术。」

听起来很有道理,但辛恒还是担心这会不会是种没有熟人就不给足够重视的一种措辞。

医院里的传说太多,反复跟所有学医的朋友打听、查找各种心脏搭桥手术的资料,基本了解了各种状况后,辛恒又花了一天时间来打消父母的焦虑。

医院的伙食还不错

但辛恒执意要求午饭和晚饭他去外面买

最初的紧张和害怕过后,看到父亲每天的状态也还好,辛恒暂时放弃了催促,开始按时去公司上下班。

然后医院的路上不重样地找吃过的饭店给父亲带饭,每天晚上下班后,让母亲回家睡,他在病房里用凉席打地铺陪护,竟然也睡得很香。

因为吃得趁口,父亲的面色也好了很多。平时除了跟病友聊天,父子医院外面转半个小时。看看北闸口晚上没关门的花鸟市,站在解放路立交桥上目送过往的火车,或者让父亲陪着他去建新街上烤点肉串加个烧饼回去当宵夜。

那些天,俩人说了比之前一年还多的话。

医学院附近有金水河、北闸口、解放路立交

有风景、有市井、有震撼,很合辛恒父亲口味

可是,到底什么时候能做手术啊?

来了两周了,啥都没安排上住院费就已经花2万了,这总得有个头儿吧?

突如其来的混乱

陷入泥沼的奔忙

都比不过

等待一台心脏搭桥手术完成的焦灼

医院故事,明天继续

本文及摄影作品版权均归“有趣郑州”独家拥有

未经授权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任何平台转载

法律顾问:河南兴言律师事务所张冕冕

KevinFan

在郑州,让有趣发声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anjiz.com/gbzz/640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