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

心脏磁共振成像来了为心脏病患者检查再添


说到心脏疾病的辅助检查手段,

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心电图、

心脏超声等检查

但是你知道吗?

在心脏疾病诊断方面

还有一样更神奇的利器

它就是心脏磁共振成像

目前,心脏磁共振检查

作为一种较新的检查手段,

能够为心脏病病人

更精确地找出“真凶”

日前,我院放射科率先在

医院里引进

心脏磁共振检查

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

也标志着我院在

医学影像诊断领域又取得了新突破

临床故事

家住江南区的周先生患者自诉:近年来常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胸闷,位于心尖部,多在活动后出现,静息时无明显不适,2天前加重,为进一步诊治至我院门诊就诊,门诊拟“胸闷查因”收住心血管内科。

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提示:ST-T改变,但行冠脉造影未见明显的血管狭窄。心脏超声提示:符合高血压病心脏改变、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

心血管内科陈立副主任医师考虑心电图的结果与冠脉造影结果不相符,心脏超声结果也无法解释患者胸闷的症状,考虑有可能是心肌原发性的疾病,但是目前的检查无法明确诊断,对下一步治疗带来了困扰。

这时,我院放射科新引进的检查技术--心脏磁共振检查,给临床医师及患者带来了希望。由于心脏磁共振的软组织分辨率高,对于原发性心肌病的诊断有着其他常规检查无可比拟的优势。周先生经过我院心脏核磁共振检查,通过评估心肌增厚程度、心肌延迟强化范围以及对总体心肌运动的评估,诊断为肥厚性心肌病--心尖肥厚型。给与了临床明确的治疗方向,也解决了困扰周先生多年疑问。

目前周先生经过规范的肥厚型心肌病治疗,现已症状缓解并出院。

心脏磁共振能检查哪些疾病

心脏磁共振检查适应于缺血性心肌病、非缺血性心肌病、心脏肿瘤、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等疾病的诊断。具体应用如下:

1、心衰:评价心脏形态、功能,分析病因。

2、缺血性心肌病:显示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脏结构、功能、心肌灌注及心肌活力,评价心肌梗死范围和程度、组织成分,推断责任血管,评估并发症及预后。

3、非缺血性心肌病:评估以下心肌病变①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扩张性心肌病变现;②冠状动脉造影阴性+心肌酶升高;③淀粉或其他浸润性心肌病;④肥厚型心肌病;⑤致心律失常心肌病、晕厥、室性心律失常。

4、其他:心脏瓣膜疾病、心脏肿瘤、先天性心脏病、房颤、大血管及外周血管疾病评估。

心脏磁共振检查的优势

安全性更高:心脏磁共振检查(CMR)无辐射,其优势在于远离电离辐射、放射性同位素及碘造影剂对人体的不良影响,且检查所用造影剂具有低粘性、无毒性和低过敏性。

更精准:心脏磁共振检查技术具有大视野、良好的时间及空间分辨率、具备同时显示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能力,能够精准地显示心脏解剖、形态、功能、血流灌注及心肌活性,可任意角度、任意方向成像,超快速实时成像。

功能多样:心脏磁共振检查不仅可以做形态学检查,还可以完成功能、代谢甚至分子领域的检查,它是心脏病学指南中指定的判断心脏功能、显示心肌纤维化的金标准。T1mapping、T2mapping、TissueTacking等新技术可用于各种心肌疾病、心肌损伤的亚临床诊断,目前多用于科学研究。CMR兼顾了CT、超声、PET各自的特点,尤其是对于已经发生过心肌梗死的患者,最重要的是鉴定心肌活性,因为对于彻底的透壁性心肌梗死,就不具备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或手术治疗的必要条件了,而对于心肌缺血或非透壁性心肌梗死则必须要有临床的干预性治疗。这使得心脏磁共振在评价缺血以及非缺血疾病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深受影像科和心内科医生的青睐。此外,由于CMR对心肌组织的高分辨率,已成为各种心肌病诊断的金标准;其对各类心脏肿瘤的诊断也具有重要意义。

我院放射科熟练开展心脏磁共振检查

由于心脏结构和生理的特殊性,心脏磁共振检查对磁共振设备及人员技术等条件要求较高,使得心脏磁共振目医院开展。

我院放射科配备有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德国西门子3.0T核磁共振、联影探索3.0T磁共振uMR,并派出专业医医院进修学习相关技术,目前科室已能熟练使用该设备对病人进行心脏磁共振检查。此项技术的顺利开展,为临床心脏疾病诊断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让更多的患者从中受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anjiz.com/gbfl/1024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