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

浅谈冠状动脉造影


从年MasonSones医生在美国克利夫兰诊所首次“意外”的进行了世界上首个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开始,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一直被作为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金标准”。

在Sones医生之前,均是通过导管在主动脉根部注射造影剂,使左右冠状动脉同时显影,但这种方法并不能获得清晰的图像。

同一时期,人们在动物实验中也尝试过将导管送入冠脉开口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但早期的实验发现当注射造影剂时会诱发室颤。

MasonSones医生

(-)

Sones医生在对一位年轻的风湿性心脏病病人,进行左心室及主动脉根部造影时的一次“意外”,开启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时代。

Sones医生在回忆中写道,在完成左心室造影后,我叫助手RoystonLewis医生撤出导管到主动脉根部,当时我没有再次透视确定导管的位置,因为我很确定导管头端就在主动脉根部,主动脉瓣上方,当助手开始注射90%的泛影葡胺时,我被屏幕上的图像吓了一跳,右冠状动脉在屏幕上清晰的显影了。

我赶紧喊“撤出来”,整个过程持续了3-4s,大概注射了约30ml泛影葡胺。我十分确定这位病人会发生室颤,因为当时还没有体外直流电除颤仪,也并不知道胸外心脏按压的作用,我赶紧取过手术刀,准备开胸将电极板直接放置在心脏上进行交流电除颤。

注视着示波器上的心电图,发现并没有出现室颤,但出现了心跳骤停。好在病人还有意识,我赶紧叫病人用力咳嗽,在他用力咳嗽3-4下后,示波器上重新出现了心跳,首先是窦过缓,之后15-20s病人的心跳逐渐恢复。之后病人恢复如初。

这次意外使Sones医生发现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可行的,两天后Sones医生有计划的进行了第一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从而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首张选择性冠脉造影图像

(MasonSones医生,年10月30日)

今天仍被视为冠状动脉疾病检查“金标准”的冠状动脉造影,其主要目的是检查整个冠状动脉血管树(包括自身冠状动脉和冠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桥血管),记录冠脉血管的解剖细节,其中包括:冠状动脉分布的形态,解剖和功能上的病理改变(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先天发育异常、心肌桥、痉挛等),侧循环的情况。

导管室

冠脉造影的检查时间通常不超过30分钟,其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很低(0.1%)。

通过注射造影剂,并进行不同角度的投照呈像,医生能够清楚的看到冠脉各部分的情况,冠脉造影检查最小能分辨直径0.3mm的血管。

下面是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常用体位下的图像及示意图:

头位

足位

蜘蛛位

左肩位

左前斜位

头位

目前如冠状动脉CTA和核磁共振血管呈像等非侵入性检查技术快速发展,空间分辨率不断增加,其在临床中也可作为对怀疑冠心病患者的有效筛查手段,但冠脉造影获得的图像仍是最清晰,细节最丰富的。

虽然作为评价冠脉疾病的金标准,但冠脉造影也存在局限。其仅能评估冠脉的管腔情况,是否存在解剖学上的狭窄,但无法评估斑块的性质及冠脉血流的生理学情况。

当介入医生觉得需要对病人的上述情况进行进一步评估时常会应用血管内影像学检查(如光学相关断层呈像OCT,血管内超声IVUS),来精确评估冠脉病变处的狭窄程度,斑块负荷大小及其性质,通过以上信息决定治疗策略。

医生还可以通过血流储备分数(FFR),对冠脉血流量进行生理性评估,以明确冠脉病变是否会真正造成对心肌的供血不足。

尽管存在局限,冠脉造影仍是诊断冠脉疾病的“金标准”,清晰、完善的造影检查也是对冠脉疾病诊断及进一步治疗的基石。

王智慧教授

赞赏

长按







































福州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上海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anjiz.com/gbms/230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