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解放军第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朱志军带领介入团队成功为一例冠心病患者施行首例药物球囊扩张治疗。此技术的成功开展对复杂病变、分叉病变、再狭窄病变等患者带来福音,填补我院的一项技术空白,医院心血管介入的治疗水平迈上新台阶。
8个月前,马阿姨因严重的心绞痛在外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成功植入支架后胸痛症状消失,康复出院。出院四个月后再次出现胸痛症状,医院再次行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原支架处出现了严重的支架内再狭窄。无奈,医院在患者原支架处再次植入一枚支架,患者症状好转后出院。不料,出院四个月后患者胸闷胸痛症状再次发作,随后前往解放军第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
“患者入院后查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其原植入支架处又出现99%的狭窄。”心内科博士陈翔介绍,心内科对患者病情十分重视,组织团队反复查看患者造影图像,进行病例大讨论,最终决定采取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使用药物涂层球囊的方法治疗病变血管,并对术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详细预案。
①术前造影见原支架内显著狭窄
②药物球囊扩张后狭窄消失
在心内科介入团队朱志军主任、吴丹宁副主任、陈翔博士、曹俊雄主治医师、丁雪燕博士的共同努力下,仅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顺利完成介入手术。患者狭窄的血管完全通畅,病人胸痛症状彻底消失。3天后,病人康复出院。
众所周知,支架植入是治疗严重冠心病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手段。但支架也有其不足之处,如极少数患者支架植入术后会出现支架内再狭窄,以往传统的方法是在再狭窄处再次植入支架,这种支架套支架的“套娃”式治疗方法仍有较高再次发生支架内狭窄的可能。因此,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已成为临床上的一个技术难题。
近年来,药物涂层球囊逐渐应用于临床,通过将抗细胞增殖的药物涂在球囊表面,将球囊送到狭窄部位扩张球囊后,药物很快就进入血管内膜而发挥抗再狭窄作用,而体内不留下植入物(如支架),研究表明,药物涂层球囊是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最佳方法。
心内科博士陈翔告诉记者,成功的药物涂层球囊术既能达到“支架样”效果,又能避免因再次植入支架再出现支架套叠现象。同时,对于一些不适合植入支架的冠心病患者,如无法耐受双联抗血小板的患者,药物涂层球囊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作者:陈翔、章小川
图片:心内科提供
责编:陈婷
主编:宋德宝
刊期:第期
公众平台掌上App
+
给我一条线索
还你万般精彩
传播健康好资讯,畅想人生正能量!
投稿邮箱:
qq.
中科白癜疯口碑怎么样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效果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anjiz.com/gbms/2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