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提供的信息冠心病诊断
1、诊断——冠状动脉造影正常
透照角度能清楚暴露全部冠状动脉主干、主要分支、分叉部位
三支冠状动脉无缺,如,主支及分支无狭窄、管壁光滑
血流TIMIⅢ级
造影正常可能存在动脉粥样硬化
2、诊断——冠心病
定义:冠状动脉主支及主要分支目测直径狭窄≥50%+客观心肌缺血证据。
病变分类
单支病变
多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
左主干病变
3、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
介于“冠脉造影正常”与“冠心病”之间
冠状动脉主支及主要血管分支目测直径狭窄<50%
冠脉内超声(IVUS)
病变评价
1、病变评价——部位
Denovo病变与桥血管病变
左主干等同病变
前降支近端(第一间隔支近端)以及回旋支近端(第一钝缘支近端)狭窄程度≥70%的病变(CASS,)。
开口病变
位于主要血管3mm以内的病变,一般占10%。
部位--冠状动脉分段与命名
ACC/AHA,
ACC/AHA,
2、病变评价—程度(LesionSeverity)
目测直径法
病变狭窄处直径较其近心端和远心端正常管径减少的百分率;
准确、快捷、经济/依赖经验,个体差异性大。
计算机密度测定法(QCA)
通过计算机软件对病变狭窄程度计算得出结论;
中等程度狭窄较准确/严重狭窄可能低估狭窄程度、耗时、对造影导管及投照体位要求。
冠状动脉内超声面积测定(IVUS)
狭窄程度分级
一级:无狭窄
二级:轻度狭窄,<30%
三级:中度狭窄,30-50%
四级:重度狭窄,50-90%
五级:次全闭塞,>90%
六级:完全闭塞,无血流
3、病变评价—形态(Ambrose形态学分类)
偏心:病变处管腔位于血管直径的外1/4
缺损程度分级:
I级:仅有管壁模糊缺损;
II级:缺损直径1~2mm;
III级:缺损直径。
4、病变评价—范围(ACC/AHA)
管腔不规则:狭窄程度<25%的弥漫性狭窄,造影提示长段管壁不规则或不光滑
5、病变评价—病变近段扭曲(ProximalTortuosity)
病变近段扭曲分度(一)
中度(moderate):病变位于2个≥75°的弯曲以远(占15.3%)
重度(severe):病变位于3个≥75°的弯曲以远
病变近段扭曲分度(二)
中度:2个≥60°或1个≥90°
重度:2个或以上≥90°
病变近段扭曲分度(三)
中度:2个≥45°的弯曲
重度:≥3个≥45°的弯曲
6、病变评价—病变成角(SegmentAngulation)
定义:狭窄近端与远端血管腔中心线形成的角度(以舒张末期,非短缩体位为准)
分类
非成角:病变成角<45°
中度成角:病变成角≥45°
重度成角:病变成角≥90°
7、病变评价—钙化(SegmentAngulation)
定义:钙质在管壁内或粥样斑块内沉积,显示密度不均的高密度影象
分类
轻度:仅在心脏活动状态下模糊可见
中度:心脏跳动和不动时均清晰可见
重度:严重的明显钙化
意义
病理检查提示79%冠心病患者钙化,影象提示14—58%钙化影响介入效果
8、病变评价—夹层(Dissection)
表现:管腔内线状的充盈缺损,破裂的内膜片将冠状动脉分为真腔和假腔,伴或不伴造影剂残留
NHLBI分类
A、很小充盈缺损,造影剂排空无残留
B、有充盈缺损区平行管腔或分为两腔,造影剂排空无残留
C、管腔外帽子影,造影剂排空后有残留
D、螺旋形充盈缺损
E、新的持续的充盈缺损
F、非以上病变引起血流障碍或闭塞
9、病变评价—血栓(Thrombus)
含血栓病变,伴有明确边界的局限性腔内充盈缺损(低密度影像),多数与紧邻的血管壁分开,伴有或不伴造影剂滞留,支架术中血栓与夹层往往难以鉴别。
病变分析
1、病变分析—左主干病变(Leftmain)
定义:冠状动脉造影左主干狭窄程度≥50%的病变,约占CAG病例的
根据部位分类
开口(近端1/3)
中段或干段(中1/3)
远段(远1/3,包括分叉)
Ellis等根据供血分类
有保护:存在通畅血管桥或自身右向左的良好侧枝循环
无保护:不存在上述移植血管桥和自身的侧枝循环
Miketic等根据供血分类
有保护:未闭塞桥血管供应前降支或回旋支
部分保护:侧支供应前降支或回旋支
无保护:前降支或回旋支无侧支血流或通畅血管桥供血
左主干病变Jonsson分类
2、病变分析—闭塞病变(Totalocclusion)
病变时间:慢性闭塞与非慢性闭塞病变
闭塞病变传统分类
急性闭塞:<12h
亚急性闭塞:12h-1个月
慢性闭塞:早期慢性1-3个月,晚期慢性>3个月
Zaack等的闭塞病变分类
新近(Recent)闭塞:<3m
慢性(Chronic)闭塞:>3m
Ellis等的闭塞病变分类
慢性完全闭塞:完全闭塞TIMI0级或1级伴以下任何一项:①明确闭塞时间≥3个月;②有桥侧支;
非慢性完全闭塞:完全闭塞(TIMI0级或1级),但不符合慢性完全闭塞的病变特征
闭塞病变分析内容
闭塞时间与类型
至少有1/4的CTO无法判断时间;
功能性闭塞多较完全闭塞容易,但有例外。
闭塞段长度
闭塞段大于15(或20)mm成功率降低
CTO病变部位特征
CTO起始部有无分支或弯曲
CTO断端形态:锥形断端的成功率高于乳头形
3、病变分析—桥侧枝(BridgingCollateral)
概述
在AMI6h以内的患者,近半数出现造影可见的侧支血管;在梗死24h后,几乎均可出现造影可见的侧支;在狭窄程度小于90%时,侧支通常无法显影。
侧支类型:自身与非自身侧支;单一侧支与多重侧支
Rentrop侧支分级
0级:无侧支
1级:可见侧支。有造影剂通过侧支,但靶血管不显影
2级:部分侧支。造影剂能进入靶血管,但非完全显影
3级:完全侧支。造影剂能进入靶血管并使其完全显影
特殊影像
1、特殊影像——肌桥
影像:冠脉某一节段心脏收缩时变窄舒张时恢复
原因:心肌覆盖
2、特殊影像——血管瘤
影像:扩张动脉节段的直径大于正常血管段的直径,表现为血管壁内的龛影。
分类:局限性:≤7mm弥漫性:>7mm
3、特殊影像——瘘
4、特殊影像——气体栓塞
影像:圆形、透亮的充盈缺损,大量气栓则表现为冠脉突然中断,远端完全不显影
原因:冠脉造影系统内存在空气,排气不完全
血流评价——TIMI分级冠状动脉造影的局限性及常见误区投照角度对结果的影响
LM病变仅于PCI时在AP位“偶然”发现
血管功能状态对造影结果的影响
冠脉内推注NG后显示局限性病变
局限性病变往往容易漏诊
LCX开口局限性楔形病变可能为罪犯病变
冠状动脉痉挛:弥漫痉挛误拟行PCI对血管走形认识不足导致错判CAG正常的ACS
有研究表明:
例ACS患者行CAG,76例(8.5%)未发现狭窄
在76例CAG正常患者中,发现痉挛5例(6.6%),肌桥4例(5.3%)
随访11.4±6.4个月,1例发生AMI需要介入治疗
CAG正常ACS患者,IVUS检查可能提供重要信息
来源:百度文库贡献者:lbldxx
赞赏
长按北京看白癜风的医院西宁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anjiz.com/gbms/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