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

Picco监测技术助力心血管危重症的抢救


PICCO

监测技术

近日,我院心血管内科首次运用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助力救治了一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的患者。该技术在全市尚属首例,实现了重度心衰、休克患者治疗的滴定式管理,丰富了我院对心血管危重患者的抢救手段。

01

患者周某某,男,73岁。因“胸闷、气喘1周,突发胸痛2小时”于年3月15日急诊入院,入院时端坐呼吸,口唇紫绀,满肺湿罗音,休克血压,血气氧饱和度低至62%。值班医生迅速对其进行心电图、肌钙蛋白等检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立即行“一包药”、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抢救。经心内科彭芝斌主任医师查看患者,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病情后,迅速制定治疗方案,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左主干+三支病变,LAD及LCX中段%闭塞,RCA远段99%狭窄。考虑患者病情十分危重,术中经讨论后立即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其支撑下开通LAD并植入支架。

术后入住ICU。为进一步精准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并确保精细化容量管理,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心内科皮晓波主治医师对患者实施了Picco监测技术。通过监测患者的心排血量、外周血管阻力、全心舒张末期容积、血管外肺水等指标,实时调整治疗方案,最终患者转危为安,于3月22日转回心内科病房,4月7日康复出院。

02

Picco监测技术,是一种经肺热稀释技术和脉搏波型轮廓分析技术相结合的监测方法。

该技术适用于任何原因引起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包括心衰、各种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脓毒血症、严重烧伤等,可为临床用药和补液提供实时数据支持,指导危重患者的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该技术的运用进一步丰富了我院心内科对危重患者抢救的手段,填补了我院在该领域的空白。

03

PICCO是英文pulse?indicator?continuous?cardiac?output或Pulse?index?continuouscardiac?output的缩写,即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

PICCO是一种技术,是一种简便,微创,高效比的,对重症病人主要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检测的工具。利用经肺热稀释技术和脉搏波型轮廓分析技术,进一步的测量血液动力监测和容量管理,并使大多数病人不再需要放置肺动脉导管。

该监测仪采用热稀释方法测量单次的心输出量(CO),并通过分析动脉压力波型曲线下面积来获得连续的心输出量(PCCO)。同时可计算胸内血容量(ITBV)和血管外肺水(EVLW),ITBV已被许多学者证明是一项可重复、敏感、且比肺动脉阻塞压(PAOP)、右心室舒张末期压(RVEDV)、中心静压(CVP)更能准确反映心脏前负荷的指标。

04

1.创伤小-只需放置中心静脉和动脉导管,无需肺动脉导管,可用于儿童。2.初始设置时间短-可在几分钟内开始使用。3.动态、连续测量-每次心脏跳动测量心输出量、后负荷和容量反应性(beatbybeat)。4.无需胸部X线-来确认导管位置。5.效费比-比连续肺动脉导管价格便宜-动脉PiCCO导管可以放置10天,减少重症监护时间及花费。6.参数更明确-即使对于没有多少经验的人员而言,PiCCO参数也非常易于判断和理解。7.血管外肺水-床旁定量测量肺水肿。

撰稿/皮晓波审稿/彭芝斌

宜都一医心血管内科

滑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anjiz.com/gbtt/8005.html


当前时间: